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岩石结构超塑性损伤本构理论及热力学框架

发布时间:2017-08-27 23:32

  本文关键词:岩石结构超塑性损伤本构理论及热力学框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广义热力学 损伤 结构超塑性 能量势 耗散势 屈服函数 应力 应变本构关系


【摘要】:基于热力学势函数引入损伤理论,建立适用于深部岩体的新结构超塑性损伤本构框架。通过定义新内变量对:应变(损伤积累应变,结构重排应变)及相应广义应力、温度和熵,用4种热力学能量函数:内能,Helmholtz自由能,焓和Gibbs自由能描述岩石结构超塑性本构关系。本理论框架即能满足热力学定律具有严格物理意义又能对结构性进行较合理考虑。通过Legendre变换建立各能量形式间的转换。利用运动内变量参数及其共轭变量(广义应力)引出耗散势。给出承压变温条件下深部岩体的塑形耗散函数或屈服函数形式,可反映损伤并考虑结构重排的体变行为,两者通过Legendre变换的退化特例进行联系。构建适用深部岩体热力学本构理论框架下具体的应力 应变增量本征关系及其新应用实例,并提供应用性的判断依据。该理论对深部地下工程实践中岩石的力学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岩石力学 广义热力学 损伤 结构超塑性 能量势 耗散势 屈服函数 应力 应变本构关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051)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应用优选资助(122009) 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2011JBZ008)~~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达形式,并给出具体新的应用算例。1引言2理论式推导岩石本构关系的确立一直是现代岩石力学乃至固体力学中的一个理论难点[1-2]。固体力学领域中本基于热力学基本定律,给出其本构框架组合形构方程的客观性原理及坐标无差异原理决定了具有式。不同相对运动的观测者作确定本构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成,Z.X.Guo,I.J.Mololm;超塑性金属与超塑性陶瓷[J];科学通报;1994年24期

2 许晏平;;日本研制出超塑性橡胶阻尼器[J];国际地震动态;1991年01期

3 陈拂晓,杨蕴林,文九巴,李伯胜;材料超塑性压缩及压接实验装置[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4年S1期

4 毕桥;;利用模糊群子模型建立金属超塑性一种m-δ关系[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5 胡毅;激光超塑性成型技术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1998年06期

6 李茂林;扶名福;;非局部摩擦模型下圆板的超塑性锻压[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8年06期

7 袁龙蔚;超塑性材料通过锥形模口的稳态拔丝和挤压工艺的流变力学研究(英文)[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8 王仲仁,朱宝泉,刘立君;关于Sn-Pb超塑性材料屈服准则的实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1983年04期

9 朱静;前景广阔的超塑金属[J];知识就是力量;2000年02期

10 朱静;;前景广阔的超塑金属[J];民营科技;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伟民;彭忠晓;林彬;过锡萍;;塑性加工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超塑性影响的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史海生;罗光敏;樊俊飞;吴杏芳;章靖国;林一坚;乐海荣;彭勇;;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物理模拟实验与超塑性研究[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3 史海生;吴杏芳;章靖国;;超塑处理对喷射成形GCrl5钢的微观组织和超塑性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彭勇;史海生;;喷射成形GCr15钢的显微组织及晶粒大小对其超塑性的影响[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史海生;章靖国;樊俊飞;吴杏芳;;喷射成形GCr15钢的显微组织与超塑性研究[A];中国特殊钢年会2005论文集[C];2005年

6 谈春萱;;超塑性Zn-22Al板材的气压成型[A];工模具设计与制造资料汇编[C];1980年

7 张平;孔庆平;周浩;;Pb-62%Sn共晶合金在超塑性形变过程中的内耗[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五届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史海生;吴杏芳;章靖国;;喷射成型超高碳钢的超塑性及其变形组织[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高潮;杜忠权;;亚稳定(近)β钛合金的SRCI超塑性[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丁黎光;;金属超塑组织形态切削的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维杰;日本开发出新型超塑性陶瓷[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张可喜;新陶瓷具有超塑性[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日本开发出超塑性陶瓷[N];今日信息报;2003年

4 陈岩;魅力无穷的超塑合金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岩;镁合金超塑“吹”出一个新思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程雨;超塑性氧化铝陶瓷[N];广东建设报;2009年



本文编号:746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746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