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峰值速度对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30 14:24

  本文关键词:峰值速度对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动 反应谱 峰值速度 单自由度体系 弹塑性


【摘要】:研究了在加速度反应谱与峰值位移不变的条件下,输入地震动峰值速度对单自由度体系动力反应、尤其是弹塑性反应的影响。首先,利用在时域内叠加窄带时程的方法合成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位移相同,但峰值速度相差1倍的两组人工地震动时程。其次,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将合成的输入地震动标定为不同设防烈度区下多遇地震的加速度峰值,进行结构弹性计算,结果表明:输入地震动峰值速度的变化对结构弹性反应基本无影响。然后,将输入地震动标定为相应烈度区下罕遇地震的加速度峰值,并以上述多遇地震下弹性反应的最大变形作为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屈服变形,进而分析输入地震动峰值速度变化对结构弹塑性反应的影响规律。其结果表明,峰值速度的增大将会明显增大中长周期结构弹塑性位移反应和速度反应,且这种放大效应对位移反应尤为显著。这种规律在不同烈度区基本具有一致性,随着烈度增大,输入地震动峰值速度的增大引起的大部分中长周期结构弹塑性位移及速度反应的放大效应减小。因此,在进行结构动力分析时,应充分考虑输入地震动峰值速度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关键词】地震动 反应谱 峰值速度 单自由度体系 弹塑性
【基金】:地震行业专项项目(201408020)~~
【分类号】:TU311.3
【正文快照】: 引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第5.1.2条第3款规定:对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及7度区和8度区Ⅰ、Ⅱ类场地房屋高度大于80 m,8度区Ⅲ、Ⅳ类场地和9度区房屋高度大于60 m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第5.1.2条第4款规定:计算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修力;王福源;王进廷;赵密;金浏;;地震动峰值位移对高拱坝地震反应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11期

2 张郁山;赵凤新;;基于小波函数的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3 尤红兵;张郁山;赵凤新;;地震动峰值速度对地下隧洞内力的影响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1年02期

4 张郁山;赵凤新;;地震动峰值位移对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动力反应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1年01期

5 高学奎,朱f^;近场地震动输入问题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飞;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对钢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忠贤;地震动特性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郁山;王珊;;美国NRC关于核电站设计地震动时程的相关规定[J];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2 王珊;张郁山;;各类抗震设计规范对设计地震动时程规定的对比分析[J];中国地震;2017年01期

3 刘章军;刘增辉;刘威;;全非平稳地震动过程的概率模型及反应谱拟合[J];振动与冲击;2017年02期

4 夏春旭;柳英洲;柳春光;;桥梁墩柱在近断层水平多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响应特征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7年02期

5 郝明辉;王珊;张郁山;;峰值位移输入对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J];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1期

6 郝明辉;王珊;张郁山;;峰值速度对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年06期

7 梁意;肖承波;吴体;徐洲;范举国;;基于建筑规范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合成及其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8 盛涛;张顺宝;;拟合D-V-A联合谱及各项峰值的人造地震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6年05期

9 杨成;陈文龙;徐腾飞;;余震地区桥梁施工过程易损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6年S1期

10 李亚楠;王国新;;基于小波包方法的非平稳地震动模拟和设计谱拟合[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进财;地震动强度指标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余聪杰;地震动的位移峰值对框架结构位移反应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4年

3 洪运;底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陈国平;地震动特性参数评价及对结构设计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1年

5 王亚楠;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土—基础隔震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滨;杜修力;赵密;王进廷;;地震波斜入射对高拱坝地震反应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1年06期

2 谢异同;盛涛;袁俊;;拟合多阻尼比目标反应谱的高精度地震动调整方法[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3期

3 尤红兵;张郁山;赵凤新;;地震动峰值速度对地下隧洞内力的影响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1年02期

4 李海山;丁阳;;基于相位余弦分区的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5 P.D.Spanos;A.Giaralis;;Synthesis of accelerograms compatible with the Chinese GB 50011-2001 design spectrum via harmonic wavelets: artifi cial and historic record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9年02期

6 赵凤新;张郁山;;多阻尼反应谱拟合的时域叠加法[J];核动力工程;2008年03期

7 全伟;李宏男;;调整已有地震动拟和规范反应谱人造地震动方法比较[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赵凤新;张郁山;;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的窄带时程叠加法[J];工程力学;2007年04期

9 赵凤新;张郁山;;拟合峰值位移与目标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J];核动力工程;2007年02期

10 周媛;赵凤新;霍新;张郁山;;地震动位移峰值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中国地震;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波;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地震动记录的选择和调整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贺秋梅;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结构反应及结构减隔震性能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韬;近断层速度脉冲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伟;陶忠;潘文;徐红杰;王国贤;;基于峰值速度的生土围护墙倾倒限值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4期

2 言志信;言ml;江平;王后裕;;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报方法探讨[J];振动与冲击;2010年05期

3 吴斌;张义平;;高差条件下爆破震动峰值速度的预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年05期

4 盛涛;施卫星;谢异同;;拟合多维能量反应谱及峰值速度的地震动调整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759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759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9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