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温度梯度作用下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21:42

  本文关键词:温度梯度作用下非饱和土水分迁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饱和土 温度梯度 水分迁移 温度效应


【摘要】:为了探明非饱和土中的水分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迁移规律,开展了非饱和土在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试验和混合态水迁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内部的温度场在24 h内均能达到稳态且稳定后的温度场沿土样长度方向线性变化。气态水迁移量和液态水迁移量均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态水迁移量的增幅显著大于液态水迁移量的增幅。在气态水迁移中,温度效应随着土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液态水迁移中,温度效应与土样初始含水率的关系不大。最后建立了非饱和土在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当其水分场接近稳态时,土样内部含水率梯度的表达式,该表达式包含温度梯度和初始含水率两个影响因素。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非饱和土 温度梯度 水分迁移 温度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278397)~~
【分类号】:TU411
【正文快照】: 非饱和土中的水分可以在等温条件或非等温条件下迁移,并以液态水和气态水两种方式混合进行。等温条件下的液态水迁移[1]和气态水迁移[2]控制方程已经建立而且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暴露于自然环境下的土体来讲,其内部的水分迁移往往是在非等温条件下进行的,比如,在干旱和半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华;殷宗泽;蔡正银;;非饱和土受荷后的单向初期变形和固结变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陈建斌;孔令伟;赵艳林;吕海波;;非饱和土的蒸发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3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二、三维固结方程简化计算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2期

4 缪林昌;;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5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6 赵义诚;王钊;;非饱和土沉降计算的简化公式[J];岩土工程界;2007年07期

7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非饱和黏性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8 曹雪山;殷宗泽;凌华;;非饱和土受压变形的简化计算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9 李雄威;冯欣;陈建斌;;大气作用下非饱和土湿热性状的计算模型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李顺群;肖成志;吕毅兰;魏超5;;粒间吸引力对非饱和土变形及强度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8 赵敏;曹卫平;徐雷;;非饱和土渗透性随湿密状态变化的规律与机理[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严耿升;张虎元;刘平;刘吉胜;李敏;;壁画地仗非饱和渗透性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与应力状态变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纪伟;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模型理论分析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苏万鑫;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的解析与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陈辉;非饱和土水力特性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侯龙;非饱和土孔隙水作用机理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峰;基于非饱和土理论的残积土边坡信息管理与风险评估系统构建[D];福州大学;2013年

2 姜小雷;非饱和土双重有效应力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3 秦小明;基于细观破损原理的结构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刘斌;考虑非饱和土效应的基坑与边坡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胡记磊;非饱和土渗透数值计算及模拟公式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6 邓猛;考虑气相硬化影响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康凯;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模型及其数值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孙龙;非饱和土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4年

9 王聪;非饱和土水气两相入渗研究[D];沈阳大学;2016年

10 王娜;基于广义有效应力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9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839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