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扭转刚度及其稳定

发布时间:2017-09-14 13:15

  本文关键词: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扭转刚度及其稳定


  更多相关文章: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结构稳定 重力二阶效应 扭转临界屈曲因子 刚度折减


【摘要】:为了控制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以临界屈曲因子为参数,讨论了弯曲、扭转双重二阶效应对刚度的影响。推导了结构的临界屈曲因子与自振周期的关系,指出扭转临界屈曲因子是合理反映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扭转刚度的力学参数,推荐采用扭转临界屈曲因子替代周期比评估结构的扭转刚度。选取两个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工程案例及其参数测试模型,通过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分析,分析了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屈服后,临界屈曲因子、刚度折减、地震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偏小的扭转临界屈曲因子和扭转与弯曲临界屈曲因子比会引起更多的刚度折减,扭转临界屈曲因子有可能成为结构刚度设计的主导参数。根据刚度折减-地震水准关系曲线和刚度折减-临界屈曲因子关系曲线,给出了弯曲和扭转临界屈曲因子容许下限的建议值分别为7.5和2.5。
【作者单位】: 上海长福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
【关键词】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结构稳定 重力二阶效应 扭转临界屈曲因子 刚度折减
【分类号】:TU973.17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中规定,在结构抗震设计时,当结构的刚重比不够大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适当增加构件配筋,提高其承载力;而在进行罕遇地震作用分析时,应计入因构件连续屈服引起的刚度折减,导致重力二阶效应进一步增大以及结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嵘;对当前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理性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林贤光;关于超高层建筑建设一些问题的探讨(上)[J];上海消防;2004年08期

3 林贤光;关于超高层建筑建设一些问题的探讨(下)[J];上海消防;2004年09期

4 周之懋;;北京不再建超高层建筑[J];建筑工人;2006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国内超高层建筑汇总[J];建筑机械化;2006年05期

6 胡玉银;;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与未来(一)[J];建筑施工;2006年11期

7 胡玉银;;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与未来(二)[J];建筑施工;2006年12期

8 胡玉银;;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与未来(三)[J];建筑施工;2007年01期

9 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戴复东;;为人的高层超高层建筑[J];城市建筑;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汉平;李惟钟;;京广大厦——中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诞生记[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2 于岱峰;苗晓辉;王召泽;;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红军;;超高层建筑设计——南京新华大厦[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4 倪明;;浅析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技术[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朱川海;方朔;赵昕;丁鲲;;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超前施工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王伟;;超高层建筑消防联动系统分析[A];2012年广东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选[C];2012年

7 陈浩;;某超高层住宅案例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斌;李筱斌;包洪兴;;超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陈龙珠;梁发云;刘玮;严平;;香港某超高层建筑倾斜原因综合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楼国山;;旋转形体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中国超高层建筑走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韩庆文 汤璇;鼓励还是慎行,,超高层建筑的两难选择[N];广东建设报;2006年

3 曾雅亓 欣欣 杨凯;广州不宜再建超高层建筑[N];广东建设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汤璇;超高层建筑宜少不宜多[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吴琼;发展超高层建筑是大势所趋[N];广东建设报;2008年

6 张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高层建筑[N];建筑时报;2008年

7 记者 刘宇;大体量“超高层”或能稳房价[N];昆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凡;超高层建筑:零耗能生长[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9 记者 赛豫龙;厦门步入“超高层时代”?[N];厦门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任佳;科技托起超高层建筑[N];中国建设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奇科;考虑风速风向联合分布的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1[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小康;典型超高层建筑风效应及风振控制[D];汕头大学;2010年

3 朱杰;超高层建筑竖井结构内烟气运动规律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郅伦海;城市中心边界层风特性及超高层建筑动力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6 金虎;X型超高层建筑三维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杨慧丹;设计迷途[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强;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尺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张万开;某超高层巨型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倒塌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姜勇;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若玉;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及结构方案对比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5 李胜兵;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年

6 张高峰;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超高层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郭敏锋;新世界时代科贸中心超高层建筑前期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何强;超高层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王宇;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刘卫星;超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0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850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