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宏细观参数相关联的上海软土损伤变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21:45

  本文关键词:基于宏细观参数相关联的上海软土损伤变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力学 软土 宏细观参数 损伤变量 剪应力比 相关性


【摘要】:基于上海软黏土的CT实时三轴试验结果,研究软黏土的细观损伤发展的规律,探寻宏观力学参量、细观参数和损伤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找以细观参数为基础确定损伤变量和损伤变量门槛值的方法。研究表明,CT数均值及剪应力比η与土体的损伤演化存在内在联系。提出以CT数均值为基础的损伤变量及参数的确定方法,建立损伤变量与剪应力比的线性关系式,进而建立弹性损伤模型。最后,采用此模型对试验资料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值相一致。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土力学 软土 宏细观参数 损伤变量 剪应力比 相关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40025,41572255)~~
【分类号】:TU447
【正文快照】: 1引言岩土类材料的损伤特性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研究课题。损伤理论旨在建立受损材料的本构关系、解释材料的破坏机制、建立演变方程、计算构件的损伤程度,从而达到预估其剩余寿命的目的[1]。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r topography,CT)因具有无损、动态、定量检测且分层识别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景山;程展林;左永振;丁红顺;;粗粒土CT三轴流变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9期

2 朱元青;陈正汉;;原状Q_3黄土在加载和湿陷过程中细观结构动态演化的CT 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3 陈正汉;方祥位;朱元青;秦冰;魏学温;姚志华;;膨胀土和黄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1期

4 葛修润;;岩石疲劳破坏的变形控制律、岩土力学试验的实时X射线CT扫描和边坡坝基抗滑稳定分析的新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5 孙红;葛修润;牛富俊;蒲毅彬;马巍;;上海粉质粘土的三轴CT实时细观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4期

6 孙星亮,汪稔,胡明鉴;冻土三轴剪切过程中细观损伤演化CT动态试验[J];岩土力学;2005年08期

7 凌贤长,徐学燕,邱明国,蒲毅彬,徐春华;冻结哈尔滨粉质粘土动三轴试验CT检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8期

8 卢再华,陈正汉,蒲毅彬;膨胀土干湿循环胀缩裂隙演化的CT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2年04期

9 卢再华,陈正汉,蒲毅彬;原状膨胀土损伤演化的三轴CT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06期

10 蒲毅彬,陈万业,廖全荣;陇东黄土湿陷过程的CT结构变化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华章;张国发;王水林;郭明伟;葛修润;;基于矢量分析方法的边坡下滑推力计算[J];岩土力学;2016年04期

2 李蒙蒙;牛永红;江聪;慕青松;李振萍;;冻土开挖破碎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J];力学与实践;2016年02期

3 刘鹏;韦秉旭;刘雄;刘斌;;膨胀土声波信号能量特征的小波包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6年01期

4 介玉新;柏永亮;张彬;;边坡潜在滑动面的包络线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6年03期

5 杨果林;邱明明;何旭;申权;;膨胀土路堑基床新型防水层振动荷载下服役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年05期

6 万娟霞;马岢言;;既有黄土路基沉陷路段现场湿度分布特征[J];科技视界;2016年08期

7 王诚;赵帅军;熊志鹏;;粗粒土室内大型压缩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6年03期

8 沈冰;邓琴;;基于矢量和分析法的大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9 严飞;尹小涛;;保腾高速公路龙江特大桥选址方案论证研究[J];土工基础;2016年01期

10 沈华章;郭明伟;王水林;葛修润;;基于离散元的边坡矢量和稳定分析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晟;王永明;徐骞;;粗粒筑坝材料的增量流变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11期

2 姜景山;程展林;刘汉龙;丁红顺;;粗粒土二维模型试验的组构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3 朱元青;陈正汉;;研究黄土湿陷性的新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史贵才;葛修润;卢允德;;红砂岩应力脆性跌落系数的试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刘艳章;葛修润;李春光;王水林;;基于矢量法安全系数的边坡与坝基稳定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6 陈正汉;孙树国;方祥位;朱元青;谢云;;多功能土工三轴仪的研制及其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郑宏;;严格三维极限平衡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8 郑宏;谭国焕;刘德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无条分法[J];岩土力学;2007年07期

9 施斌;刘志彬;姜洪涛;;土体结构系统层次划分及其意义[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10 陈晓斌;张家生;封志鹏;;红砂岩粗粒土流变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廉;;损伤变量的定义与测量[J];强度与环境;1989年06期

2 俞建荣;邓学钧;;混凝土道面板各向异性损伤及其弯曲损伤变量[J];中国公路学报;1990年02期

3 马若涓 ,郑长卿,郑秀芳;损伤变量选择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88年01期

4 苟文选;卢智先;张剑英;;用激光衍射谱谱面光强比定义损伤变量D(K)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5 罗冬梅,郑昭明,胡百鸣,李建华,李光霞;金属塑性应变条件下损伤变量的宏细观测量与计算[J];机械强度;2001年01期

6 刘红岩,王根旺,陈福刚;以损伤变量为特征的岩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J];爆破;2004年01期

7 赵士洋;薛璞;;损伤变量对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刘红岩,王根旺,刘国振;以损伤变量为特征的岩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J];爆破器材;2004年06期

9 金丰年,蒋美蓉,高小玲;基于能量耗散定义损伤变量的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10 陈铸曾 ,郝松林;损伤变量和有效应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明;;类混凝土材料损伤变量与声发射参数之关系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全胜;杨更社;任建喜;;岩石损伤变量及本构方程的新探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霄龙;卫军;;以超声波声速构筑混凝土冻融损伤变量[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吴建营;李杰;;混凝土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数学和热力学表述[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彤;采用基于信息融合的改进单元损伤变量识别梁式结构的损伤[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5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925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