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模式的能量判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3:17

  本文关键词: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模式的能量判识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弱夹层 顺层岩质边坡 边际谱 振动台 破坏模式


【摘要】:基于希尔伯特 黄变换和边际谱理论,进行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并利用试验结果对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模式的能量判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边际谱峰值和特征频率的变化能清晰地表征边坡内部的震害损伤发展过程;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损伤首先出现在坡肩位置,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震害损伤逐渐向低高程发展,最终边坡在坡体中上部相对高度0.56处沿软弱夹层顺层剪出,试验中坡面的位移监测结果表明坡体中上部位移出现陡增时刻晚于坡肩,边际谱分析结果与位移监测结果吻合较好;坡面附近的震害程度强于坡体内部;边坡中下部特征频率发生突变,表明坡体中下部为边坡动力响应的不连续带;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边坡后缘垂直的拉裂破坏和沿边坡中上部相对高度0.56处软弱夹层的剪切滑出破坏,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崩落式。本文提出的能量判识方法对识别边坡的破坏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岩土工程系;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软弱夹层 顺层岩质边坡 边际谱 振动台 破坏模式
【基金】: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2013318800020)
【分类号】:TU457
【正文快照】: ───────*通讯作者普遍存在,且这类边坡的稳定性较低,该类边坡的存在对其周围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在边坡周围环境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在自然静力作用下可能处于稳定状态,但在突发性地震作用下该类边坡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滑动失稳,造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富利;张顶立;苏洁;牛晓凯;侯艳娟;;含软弱夹层层状隧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S1期

2 郝亚飞;郭学彬;张继春;刘恺德;肖定军;;爆破对软弱夹层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张晓平;吴顺川;张志增;胡波;;含软弱夹层土样变形破坏过程细观数值模拟及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5期

4 张继春;肖正学;郑爽英;郭学彬;欧阳吉;肖定军;;含软弱夹层岩体爆破的夹层土运动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5 张志强;李宁;陈方方;SWOBODAG;;软弱夹层厚度模拟实用方法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6 袁之平;黄河中游地区软弱夹层的初步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0年02期

7 金德濂;;某坝址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60年06期

8 夏万仁;原状软弱夹层室内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5年05期

9 苏爱军 ,晏同珍;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坝区软弱夹层研究[J];地球科学;1989年02期

10 刘一伟;张继春;郭学彬;肖正学;代仁平;;软弱夹层强度参数的室内模拟[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强;李宁;陈方方;SWOBODA G;;软弱夹层厚度模拟实用方法及其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富利;张顶立;苏洁;牛晓凯;侯艳娟;;含软弱夹层层状隧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刘红帅;唐立强;刘德东;郑志华;;基岩场地软弱夹层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鸿禧;;葛洲坝水利枢纽基岩软弱夹层变化趋势的物理化学力学探讨[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5 杜怡韩;聂德新;唐良琴;;某水电站坝基软弱夹层参数取值[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志俭;殷坤龙;简文星;;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蠕变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琨;卢育霞;李倩;王平;;软弱夹层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李小瑞;李名;刘江;付小龙;邢立军;;含软弱夹层岩石的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于江;夏致晰;蔡守军;;爆炸应力波在软弱夹层中的传播[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熊丽珍;陆培炎;;桩基下卧软弱夹层的分析计算[A];陆培炎科技著作及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琼;小南海坝基软弱夹层发育规律及三维可视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宋小林;层状岩体爆破的层裂效应及其对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龙生;软弱夹层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志丹;含软弱夹层边坡的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孙东媛;软弱夹层对隧道动力可靠性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峥;含反倾软弱夹层斜坡动力变形破坏特征及响应规律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周弨;地震作用下斜坡岩体软弱夹层中空隙气体效应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德佳;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效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肖定军;爆破作用下岩体软弱夹层运动规律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育良;不同位置软弱夹层对巷道稳定性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9 杨永清;爆破作用对软弱夹层的压密及冲刷特征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志强;软弱夹层对地下洞室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39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939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