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规划城市水灾防治工程体系
本文关键词:如何科学规划城市水灾防治工程体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灾频发,严重影响了城市正常安全运行。城市水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建设高标准的防灾工程体系是最关键且最重要的防灾措施。城市水灾防灾工程体系包括城市雨水的管理、排除和防止河水倒灌或洪水泛滥的一整套工程设施。我国将城市水灾防灾工程体系划分为5个单项工程:源头控制工程、雨水排水管网工程、内涝防治工程、排涝工程和防洪工程。5个单项工程互为上下游关系,定量化共同分担防止内涝灾害发生的责任。在5个单项工程中,建立城市内涝防治工程的规范标准和技术方法体系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对此,应促进多专业协同合作,合理利用资源和资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水灾防灾工程体系,分清工程责任和管理责任,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城市水灾 规划建设 防灾工程体系 科学架构
【分类号】:TU992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灾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安全运行,并受到了媒体、公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城市水灾包括城市洪灾和城市内涝,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内涝的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并各有建树。城市水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尔焦·哥吉;意大利的城市和区域情况[J];建筑学报;1989年02期
2 Fumie Shibata;Takaaki Nakamura;Masaaki Hiromura;Nacasa & Partners Inc;Akihiro Yoshida;赵欣;;九小时[J];建筑技艺;2014年01期
3 克劳斯·昆兹曼;邢晓春;;慢行城市[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3期
4 鲍家声;;城市的发展与新型建筑的探索[J];南京工学院学报;1979年S2期
5 毕凌岚;博物馆设计与城市区域的关系──三星堆博物馆设计构思浅析[J];四川建筑;1999年01期
6 ;谁动了智慧城市的“奶酪”?[J];居业;2014年01期
7 约翰·弗里德曼,王兰,刘刚;建立在优势之上:可持续发展中城市邻里的角色[J];国外城市规划;2005年05期
8 赵莹;屈牛;;期刊导航[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9 克劳兹.R.昆斯曼;刘佳燕;;德国城市:未来将会不同[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3期
10 易千枫;张京祥;;全球城市区域及其发展策略[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承东;田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压走廊嵌入城市的规划思考[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段德罡;巩岳;;莱比锡宪章的理念与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2年
3 王旭;;全球城市区域边缘空间演化特征研究——以南通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张玉白;到2025年,,我们的城市会是什么样?[N];哈密报(汉);2008年
2 瑞典参展组委会总代表 任安莉(Annika Rembe);城市与自然的“加号”[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时龄;上海城市空间迈向可持续发展[N];中华建筑报;2010年
4 何鹏;神韵隽永的北京城市色彩[N];建筑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刘鑫;市城管办逐街逐巷清理城市乱象[N];绵阳日报;2011年
6 吴晓菁;规划部门详解城市原点备选区域[N];厦门日报;2007年
7 吴昊;整体论:城市规划与开发的依据[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洛涛;中国城市建筑十年冷思考[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索健;中外城市既有住宅可持续更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卓;基于城市文化特性的城市礼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吴志宏;建构场所[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3 郭云飞;基于SWMM的城市暴雨内涝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年
4 吴芳;基于GIS的城市重大危险源选址优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5 袁铭;城市跨越空间的整合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刘伟;城市暴雨地面积水量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褚冬竹;弹性·整合[D];重庆大学;2001年
8 任智R
本文编号:974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974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