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亲子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主观幸福感 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 同伴交往 情感支持 父母 青少年 学业成就 青春期 双刃剑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亲子关系对亲子双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者的差异,为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提升双方的主观幸福感探索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两代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成就型动机、情感支持需要、家庭和谐以及对同伴交往态度。而这里的每一个因素都是一把双刃剑,能更多地给双方带来幸福感的同时,也容易带来负面情感。
【作者单位】: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 同伴交往 情感支持 父母 青少年 学业成就 青春期 双刃剑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的看法和主观感受,是一个多纬度的个性心理特征。随着普遍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的渴望也更加强烈,其中首要的便是家庭幸福,而亲子关系正是家庭幸福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转型的加速,代际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光珩;;我国青少年亲子沟通研究综述[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良亿,李永华;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包蕾萍;桑标;;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庄小满;;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敏;;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5 曹中平;黄月胜;;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年03期
6 竭婧;杨丽珠;;10-12岁儿童羞愧感理解的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赖勇强;;自我概念中自我认知的最初发展[J];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黄月胜;;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2期
9 方晓义,夏翠翠,林丹华,黄丽娜;母子性格、性格匹配与青少年期母子冲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10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左志宏;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衍;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与家庭环境关系的城乡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满利;初中生亲子沟通问题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赵国军;穆斯林中学生自我概念中宗教意识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琳;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温暖;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试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简福平;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林美春;高中生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懿;论少儿科普图书出版与消费的对接[D];河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3 方晓义,郑宇,林丹华;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4 王争艳,刘红云,雷雳,张雷;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5 刘宁,陈锡宽,闻增玉,高尔生,周本成,周小萍,武俊青;上海核心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满利;初中生亲子沟通问题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根千枝 ,蔡铭熹;日本社会正是这样的[J];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2 高觉敷;心理学的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3 林春;;中国的家庭制度[J];青年研究;1982年06期
4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5 司马云杰;;日本社会的新阐释[J];读书;1983年02期
6 潘允康;关于家庭和家庭结构研究[J];社会;1984年05期
7 潘允康;试论中国核心家庭和西方核心家庭的异同[J];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8 吴恭俭;论谚语在民俗中的特殊作用(上)[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S2期
9 戴启予 ,周中仁;论“孝”的源流及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特征[J];广西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10 王建华;;血型与亲子鉴定[J];生物学教学;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姜爱军;;现代家庭冲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2 黄富源;;U畨彝少年非行曑,
本文编号:524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52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