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民的信息化培育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型农民的信息化培育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民 信息化培育 学习资源整合 学习效果认证
【摘要】:培育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新型农民是时代要求和历史重托,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要履行好这一使命,就需要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并重,多管齐下。在我国新型农民的信息化培育体系方面,需要以网络为枢纽,建立全国联网的学习资源整合供给体系、学习身份识别体系、学习过程记录体系、学习效果监督评价认证体系、对学习者的激励帮助体系等。对于省会、地市、县镇和村部,这些与农民联系密切、资源集中程度又呈递减趋势的重点部位,应逐级建立服务新型农民的信息化学习和服务网点,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9亿农民最大程度地沐浴在信息化阳光里。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新型农民 信息化培育 学习资源整合 学习效果认证
【基金】: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SKL-2009-1209,课题主持人:赵意焕
【分类号】:F323.6;G725
【正文快照】: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新型农民是时代要求和历史重托,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要履行好这一使命,就需要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并重,多管齐下。为避免多主体运作中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我国新型农民的信息化培育体系方面,需要以网络为枢纽,建立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慧清;杨新成;孙全敏;;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我国农业信息化体系[J];陕西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传恩;文太林;;农村劳动力回归创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以安徽省金寨县关庙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2 贺东升;刘军萍;陈奕捷;卢宏升;;“筑巢引凤”推进乡村工业发展园区化——北京市昌平区西辛峰村调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涛;魏东;刘世美;安静;李明辉;;山东省农民素质状况分析及农民培训对策研究[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丽润;北京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胡理芬;促进湘潭县农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3 童以祥;农业移动信息化市场推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郑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绪武;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彭跃;湖南省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育问题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海军;胡锦涛农民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安萍;基于邮政三网的电子邮政[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孙九林;信息化农业科技前沿与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9期
3 王川;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5年06期
4 楼一峰;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远程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05期
5 赵元凤;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特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07期
6 史纪安,杨改河;农业信息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焕林;人民诗篇的一座里程碑——浅谈《王贵与李香香》(节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刘焕林;;人民诗篇的一座里程碑——浅谈《王贵与李香香》(节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罗英;关于农民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问题[J];江淮论坛;1982年01期
4 董操;发展农业中学是农村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途_慬J];齐鲁学刊;1982年02期
5 程凯华;;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6 ;他们奋斗在农村——访南城县共大几位毕业生[J];江西教育;1983年09期
7 魏纪平;一枝红杏出墙来——喜看汝南县舍屯公社培养一代新型农民[J];成人教育;1983年05期
8 龚荣;;农民教育的改革设想[J];成人教育;1983年02期
9 ;灌输“爱农”思想 培养“务农”本领——我们农村初中是这样上劳动技术课的[J];江苏教育;1983年03期
10 ;适应农村需要 改革教学内容[J];江苏教育;198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保平;常秀斌;;教育树人 兴村富民——长子县吕村科教兴村的调查报告[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2 连小果;;培养创造型农村师资队伍的探索和实践[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3 ;办特色初中 育新型农民[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4 吴智斌;;经济新闻摄影要在表现人上下功夫[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郭怨舟;;学陶师陶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6 缪建平;;探索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现途径和运行机制[A];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0年
7 张泽印;;谈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A];新时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方向——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1年
8 徐春华;黄钢水;;南安市城乡图书馆发展和建设的思考[A];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C];2001年
9 王仕权;;村镇文化是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10 贾小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苗家生;改革农村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评论员;可贵的责任感[N];湖北日报;2000年
3 龚恩宝 袁鹏;大岗山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N];江西日报;2000年
4 记者 蒋建科;远程教育造就新型农民[N];人民日报;2000年
5 叶为民 白乃皎;“富脑工程”培育新型农民[N];中国社会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涂岳峰;工布江达县改革办学模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N];西藏日报;2000年
7 ;远程教育造就新型农民[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8 周建洪;从四个方面培养“四有”新型农民[N];农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孟海星;造就新型农民的摇篮[N];农民日报;2001年
10 记者 彭俊;50多万青年农民受培训[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冠胜;农业风险管理中政府介入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赵西华;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莫鸣;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2 丁兰国;中国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的提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徐慧竹;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步思考[D];山西大学;2004年
4 李国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梅;云南“绿色证书”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田维君;农民教育与全面小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史劲松;农民新村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朱哲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孙立明;关于发展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胡理芬;促进湘潭县农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69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56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