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立法背景探析
本文关键词: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立法背景探析
【摘要】: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有着深刻的立法背景,从对20世纪中后期日本政治、科技及社会发展状况的回顾与分析中可以得出:之所以提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并为之立法是为了消除学历社会的弊端、适应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并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终身学习体系 学历社会 科学技术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一、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是消除学历社会弊端需要临教审提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最重要的理由是:“通过延长学习时期和评估人们终身所具有的能力来减弱日本人对正规教育(包括中小学、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的过分热情。”也许只有在了解日本“学历社会”及其弊端之后,才能更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叶珠;;“文明开化”政策与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诗明;;关于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的几点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3 杨燕燕;;国外中小学课程平衡性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余秀兰;;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发达国家的理念及其嬗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张倩苇,石勰平;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色[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6 李克军;陈君;;美国联邦政府教师资质提高政策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刘凤莲;打破生物学教学中的固有模式——谈生物学教学的灵活性原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李朝辉;;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政策设计的经验及其借鉴[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9 杨少琳;;双轨制:法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合理并存[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万明春;面向未来的教育观[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洪波;;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与日本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郭芬云;;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高等教育现代化历史经验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王立娟;田莉;;近代日本小学教育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张学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与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品性[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赛莹;吉林省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张妹芝;促进平等,追求卓越[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霞;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卉;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宗贤;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倩;美国公民教育理论(2000-2010)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方鼎;近四十年来日本历史学习指导要领的变迁及其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薇薇;中国的城市化与打工子弟学校的前途[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华;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反响[D];河南大学;2011年
8 肖磊;科学课程中的科学史:超越辉格主义[D];西南大学;2011年
9 罗艺;基于社会公平的当代美国支教项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朱文博;美国学校增值法学生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妮;;中国将走向“学历社会”吗?——“学历与才学”研讨会发言摘要[J];青年探索;1983年02期
2 宋孝忠;;终身学习:从学历社会迈向学习社会[J];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3 彭旭;我国学历社会存在的原因及其利弊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3期
4 董秀红;日本的学历社会与教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5 郑也夫;大学与知识分子[J];社会学研究;2003年02期
6 宋孝忠;;关于学历社会和学习社会的比较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7 刘德华,刘芳;学历社会必须走向学习社会的思考[J];阴山学刊;1998年S2期
8 方鸣;;《学历社会》[J];读书;1983年04期
9 吴结;浅析南非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成人教育;2005年08期
10 姜丽华;;日本教育政策的演进及其特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汝魁;;科学技术经济问题研究[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2 刘盛纲;;太赫兹(Terahertz)波科学技术[A];2002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路甬祥;;科学技术百年的回顾与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王忠伟;;科学技术与先进生产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范秀英;;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郝克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与基础教育创新[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琴琴;;运用科学技术发展旅游[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8 郝克明;;关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吕潇;;浅谈对学术交流的几点认识[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卢希悦;;科学技术是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华;科学技术贯穿三峡工程10年建设[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柯俊;发挥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重要作用[N];光明日报;2004年
3 记者 王坤宁;《汉英科学技术辞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4 记者 郭如山;吉林省召开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记者 潘跃;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举办科学技术与我国自主创新学习报告会[N];人民日报;2006年
6 宋俭;我省确定价款找矿监理单位[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7 田惠生教授;坚持“苗圃”定位 实践自主创新[N];西安日报;2006年
8 中共宜昌市委书记 李佑才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有明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焦红 三峡开发总公司科技委高工 史振寰 市农科所副所长 费甫华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谭卫国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蓉 宜都市人民政府市长 庄光明 伍家岗区委书记 蔡建国 市科协副主席 曾勇 五○二所研究员 姚华舟 湖北宜化集团总工程师 杨晓勤 宜昌燕狮科技公司董事长 燕相彪 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科技开发部主任 张华成 宜昌黑旋风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副所长 李仁德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赵儒铭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曹水兵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助理调研员 吴世泉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李丽娥 七一○所副所长 汪东平 三峡大学校长助理 邹坤 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李军 市社科联联副主席 韩永生 李迎鑫 整理;自主创新 不辱时代使命[N];三峡日报;2006年
9 何锬坡;“龙神班”创造100%就业率[N];珠海特区报;2007年
10 昌都县宣;春回大地 播种希望[N];昌都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锡东;科学技术资源的转化过程与地理分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成立;科技时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困境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4 宋黎;科学技术第一战斗力的系统分析及实现途径[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铁林;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一流大学的崛起[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牛先锋;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马花如;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江光华;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郑俊;两制关系视域中的制度伦理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晶;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角度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倪水雄;辅助生殖技术与生育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魏央;论传教士对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科技发展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4 汤平;永远的警示[D];四川大学;2005年
5 聂微菁;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唐靖云;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评析[D];武汉大学;2005年
7 汤菊平;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8 林荣;基于技术预见的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运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
本文编号:578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57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