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对近代日本华侨教育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对近代日本华侨教育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梁启超 华侨教育 华侨学校 教育模式 近代日本 教育思想 高等学校 横滨 大同 新知识
【摘要】:正日本的华侨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私塾教育模式,第二阶段是近代新式教育模式,以创办新式学堂,讲授新知识、建立新学制为形式。1897年创办于日本横滨的横滨大同学校,"是日本乃至世界第一所近代华侨学校,从而开创了世界近代华侨教育的先河。"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关键词】: 梁启超 华侨教育 华侨学校 教育模式 近代日本 教育思想 高等学校 横滨 大同 新知识
【分类号】:G749.2
【正文快照】: 日本的华侨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私塾教育模式,第二阶段是近代新式教育模式,以创办新式学堂,讲授新知识、建立新学制为形式。1897年创办于日本横滨的横滨大同学校,“是日本乃至世界第一所近代华侨学校,从而开创了世界近代华侨教育的先河。”[1]日本华侨学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振翔;东北亚华侨教育特色及其发展趋势[J];八桂侨史;1998年04期
2 刘宏;日本的华社与华校[J];东南亚研究;1999年01期
3 袁咏红;;梁启超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朱慧玲;日本华侨学校的特点及其面临的课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王凤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3 马露奇;;颜元“习动”教学法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5 苗艳艳;杜德同;;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傅蕴;;郑观应女子教育观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李明明;赵天阳;;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9 蔡振翔;东北亚华侨教育特色及其发展趋势[J];八桂侨史;1998年04期
10 张岩;;日本横滨华侨对中国保皇派的支持(1898~1911)[J];八桂侨刊;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慧玲;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4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慧玲;东北亚华侨华人经济的变迁[J];八桂侨史;1997年03期
2 蔡振翔;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02期
3 朱慧玲;东北亚华侨社会的现状及其未来[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领略大师学术风采 学习大师治学之道 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系列——梁启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郭松民;;日本人为何两帮梁启超逃难[J];爱情婚姻家庭(风云人物);2011年06期
3 干春松;;政治、宗教和哲学:梁启超的儒家论说[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4 祁文斌;;大师的品格[J];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2011年Z2期
5 刘堂江;;梁启超讲读书方法[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7期
6 祁文斌;;大师的品格[J];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11年Z2期
7 梁增红;;育人与育己[J];教师博览;2011年09期
8 黄彪;;梁启超史学思想之变化及其原因[J];华章;2011年13期
9 敖福军;;浅析梁启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梁淼隆;;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以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为例[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8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9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10 耿云志;;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凯;漫夸桃李遍南天[N];南通日报;2008年
2 阳光;梁启超生命中的三个女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杨小霞;梁启超的佛学情缘[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赵志研;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第一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郑师渠;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N];北京日报;2009年
6 广州中医药大学 郑洪 陆金国;清末卫生行政的起步:梁启超医疗事件与中医境遇[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唐蓓;但开风气不为师[N];南方日报;2010年
8 潘立勇;梁启超的趣味与趣味的梁启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董方奎;梁启超游台抒哀愤[N];学习时报;2004年
10 济南 李强;梁启超与《国风报》[N];中国文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6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8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3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6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7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9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李雪松;谭嗣同与梁启超佛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60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76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