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管期刊 > 北大核心 >

《小说月报》简介及投稿要求(2)

发布时间:2014-07-07 15:17

1922年7月10日,沈雁冰在《小说月报》第13卷第7号上发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批评鸳鸯蝴蝶派。文章以《礼拜六》第108期上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留声机片》为例,从思想内容以至描写方法,进行分析和批判,认为鸳鸯蝴蝶派写得最多是恋爱小说或家庭小说的中心思想,无非是封建思想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的各色各样的翻版。此举引起鸳鸯蝴蝶派的不满,并对商务印书馆当局施加压力。商务印书馆的保守派也借此要沈雁冰断然拒绝道歉后,商务印书馆当局对《小说月报》的稿子实行检查。沈正式向馆方提出抗议。

11月10日,沈雁冰在《小说月报》13卷11号的社评栏内发表《真有代表旧文化旧文艺的作品么?》和《反动?》,谈了对礼拜六派的看法。在一篇文章中,不同意有些人把礼拜六派看作是"旧文化旧文艺"的代表,而是"现代的恶趣味 一 污毁一切的世与纵欲的人生观",说:"礼拜六派的文人......把人生当做游戏,玩弄,笑谑;他们并不想享乐人生,只把他百般揉搓使他污损为快","我们为要防止中国人都变'猿猴之不肖子'的缘故,觉得有反抗这派运动的必要;至于为文学前途讨,倒还在其次,因为他们的运动在本质上不能够损及新文学发达的分毫"。沈雁冰的《反动?》一文,从有人把礼拜六派的通俗刊物泛滥看作是"反动"谈起,认为礼拜六派不是"反动",而"是潜伏在中国国民性里的病菌得了机会而作最后一次的发泄"。文章提出:"治标不如治本,我们一方面固然要常常替可爱的青年指出'通俗刊物'里的误谬思想与浅薄技能,一方面亦要从根本努力,引青年走上人生的正路"。[1]

郑振铎接办《小说月报》

1923年1月,《小说月报》主编易人,由郑振铎接替沈雁冰主编这本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长期被"鸳鸯蝴蝶派"所垄断。1921年沈雁冰主编该刊后,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贯彻文学研究会的文学创作主张的新文学刊物。郑振铎接手主编《小说月报》,开始清除"鸳鸯蝴蝶派"和"学衡派"等文学流派的影响。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作品的,大多数是文学研究会的人。《小说月报》注重发现、培养许多在文坛上初露头角的"新人鼓励他们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同时郑振锋十分重视翻译、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作为发展该国文学的借鉴。

1924年徐调孚参加编辑工作。1927年 5月至1928年10月郑振铎旅欧期间,叶绍钧(圣陶)代为主编。

1930年底叶绍钧、郑振铎相继脱离商务印书馆后,由徐调孚任编辑。

直至1932年1月,未及发行的第23卷新年号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一同毁于“一·二八”战火而终刊,共出22卷258期。[1]

编辑本段

期刊特色

 

《小说月报》创刊以来,始终保持鲜明特色,即选得快、选得准、选得精和多样化。它

  《小说月报》

注重选发贴近现实,紧扣时代脉搏,格调高昂,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的作品,使刊物既厚重沉实,又丰富多彩,既满足读者的阅读欣赏需要,又照顾到专家学者研究鉴赏之需。不为一时的轰动效益赶时髦,而是把读者的精神需求当作刊物的神圣职责。刊物发行量从高峰滑落后,认真总结得失,使刊物特色更加鲜明,以别人不可代替的特色显现自己生存的价值,这一雅俗共赏的特色被广泛认可。[1]

编辑本段

栏目设置

 

《小说月报》的《改革宣言》申明编辑方针:旨在创造中国之新文艺,内容和形式上“谋更新而扩充之,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之方法”。刊物革新后,辟有论评、研究、译丛、创作、特载、杂载等栏目。稿件大部分为文学研究会会员所撰译。[2]

编辑本段

主要内容

 

理论

理论文章多出自沈雁冰之手。他的《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创作的前途》、《社会背景与创作》、《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春季创作坛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鲁迅论》等文章,反映了作者当时倡导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并代表了文学研究会的文艺理论主张。

《小说月报》曾开辟“创作讨论”、“创作批评”、“文艺丛谈”等栏目,并通过社评、杂谈、通信、读后感等形式,刊登鲁迅、郑振铎、胡愈之、周作人、叶圣陶、瞿秋白、沈泽民等人的理论文章,倡导为人生的艺术,鼓吹血与泪的文学,译述外国文艺论著,批判封建文学观念,为现代文学的理论建设奠定基础,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1]

创作

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戏剧、散文。发表了鲁迅的《端午节》、《社戏》、《在酒楼上》等小说。最初两年,多系叶绍钧、冰心、王统照、许地山(落华生)、庐隐诸家的短篇小说以及朱自清、徐玉诺、朱湘、梁宗岱、徐雉等人的新诗。他们的作品反映人生痛苦,暴露社会黑暗,同情被压迫人们,发挥反帝反封建的作用。1923年后,又涌现出许杰、王以仁、王任叔、鲁彦、罗黑芷等一批新作者。相继刊载了王统照的《黄昏》、张闻天的《旅途》、老舍的《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和朱自清的《毁灭》、叶绍钧的《浏河战场》、朱湘的《王娇》等长诗。1927年5月叶圣陶代行主编后,曾编印《创作号》。除连载沈雁冰第一次用茅盾笔名发表的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外,还发表了丁玲的处女作《梦珂》及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以及胡也频、沈从文、戴望舒、施蛰存、孙席珍、张天翼等新人新作。所载作品,在广阔的背景上,从各个不同侧面描绘了2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

翻译

从第12卷起至终刊共译介39个国家300余位作家及其作品800余篇。鲁迅译的俄国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郑振铎译的俄国路卜洵的《灰色马》,耿济之译的俄国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等长篇小说均在刊物上连载,并曾编印《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太(泰)戈尔号》、《安徒生号》、《非战文学号》、《现代世界文学号》等专号和《俄国文学研究》、《法国文学研究》增刊号。第12卷增刊号《俄国文学研究》,收有郑振铎的《俄国文学的启源时代》、鲁迅的《阿尔志跋绥甫(阿尔志跋绥夫)》、耿济之的《俄国四大文学家合传》、张闻天的《论托尔斯泰的艺术观》等论文24篇,同时译载俄国作家果戈理、高尔基、屠格涅夫、安得烈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阿尔志跋绥夫等人的作品29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俄国文学历史发展情况。第15卷增刊号《法国文学研究》,则刊登由沈雁冰、郑振铎、耿济之、刘延陵等人撰写的论文16篇,介绍法国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戏剧及近代法国文学;译载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乔治桑、莫泊桑、菲利普、法朗士、包尔都等人的作品。[2]

整理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编号:1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guanqikan/beidahexin/1518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b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