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攻坚研究脉络与演进趋势研究——基于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数据
发布时间:2021-06-20 11:39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任务。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全面而系统地梳理扶贫攻坚相关研究脉络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认识贫困治理实践与学术研究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贫困治理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学术意义。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思想与方法,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检索得到的1393条源于CNKI的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十六年我国扶贫攻坚研究热点和前沿与我国扶贫政策的制定、战略的选择和扶贫制度变迁密切相关,与国家贫困治理政策目标和社会实践保持高度一致。脱贫攻坚实践经验的总结、脱贫后的贫困治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应是未来扶贫攻坚研究的重点。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4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94-2019年扶贫攻坚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发文数量
设定“institution”为节点类型并予以知识图谱分析,得到1994-2019年扶贫攻坚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与节点知识图谱,如图2。在知识图谱中,图谱节点大小代表研究机构在该领域中的发文数量,即节点越大,其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线代表机构间相互合作关系的强度。由图2可知,从发文数量来看,若将同一研究机构的各学院、部门等进行汇总整合,则发文量前5名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广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务院扶贫办。从合作关系来看,连接较强、合作较多的研究机构多处于同一地域或同一高校中,即地域相近机构间的合作特征较为明显,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等。(三)核心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研究主题的核心作者是相关知识生产的主要贡献者。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分析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核心作者相互间的合作关系和引用强度,而且也可以充分反映其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利用其“author”节点分析并生成了我国扶贫攻坚研究的核心作者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发文数量排名靠前的作者主要有黄承伟、张琦、莫光辉、郑瑞强、李小云、汪三贵等。七十年来,中国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政策演进及其伟大成就,凝练分析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最新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向,对于帮助国内外各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讲好中国扶贫脱贫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贫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逐步提升,适时提升贫困标准,实践运用多维贫困标准,区域政策从轮动到联动推进,社会保障与减贫的双轮驱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扶贫格局,不断完善内源发展与外源拉动的扶贫机制,创新绿色生态低碳减贫理念是中国扶贫的基本经验[6]。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减贫实践经历从建国初期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广义性减贫实践,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性扶贫实践,再到2013年以来精准脱贫攻坚的扶贫新实践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和反贫困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初始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构成发展性减贫实践的核心;2013年的精准扶贫战略则是在强调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并重下的保障与开发有机结合的扶贫新实践。三个阶段相互衔接,减贫机制各有不同,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减贫故事[7]。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去审视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发展过程,经济增长是中国大规模减贫的主要推动力量[8]。实施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帮助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缓解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缩小贫困地区和一般地区的发展差距,使原本不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过程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的性质[9]。以精准扶贫为背景,精准扶贫政策的社会实践面临着乡土社会的模糊性与农民平均主义、主体缺失与小农生存伦理的挑战,产业扶贫实践存在背离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目标的现实矛盾,扶贫项目面临项目分级治理下不同政府的多重逻辑以及项目制与科层制之间的张力等一系列困境[10][11][12]。社会动员面临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约束,社会扶贫存在“碎片化”,应尽快健全价值引导、社会动员、政策激励、信息显示和监督约束[13]。改变贫困人口及其所处环境的贫困本质才是真扶贫,我国未来的扶贫工作应在微观层面上激活和配置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内生动力,在中观层面上营造益贫式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其减贫功能,在宏观层面上建立起保障性的社会政策格局[14]。二、扶贫攻坚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扶贫开发基本历程、经验启示与取向选择[J]. 白增博. 改革. 2019(12)
[2]新中国扶贫70年:战略演变、伟大成就与基本经验[J]. 黄承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反贫困历程及减贫机制[J]. 李小云,于乐荣,唐丽霞.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
[4]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旅游扶贫的优势、困境及路径[J]. 王洋,张超. 农业经济. 2019(07)
[5]中国扶贫70年:基于实现共富的三重向度研究[J]. 邢中先,张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制经济学研究演进[J]. 和军,谢思.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7)
[7]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内涵、机制与实现路径[J]. 陈萍. 生态经济. 2019(06)
[8]中国去产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基于2004-2018年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J]. 史仕新,刘菁儿,刘鸿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5)
[9]城市网络研究脉络及其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张健,苏涛永,孙晨语,张亮亮.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5)
[10]西南贫困区“互联网+金融”精准扶贫商业模式构建及创新战略[J]. 王祖良,张素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8)
本文编号:3239123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4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94-2019年扶贫攻坚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发文数量
设定“institution”为节点类型并予以知识图谱分析,得到1994-2019年扶贫攻坚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与节点知识图谱,如图2。在知识图谱中,图谱节点大小代表研究机构在该领域中的发文数量,即节点越大,其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线代表机构间相互合作关系的强度。由图2可知,从发文数量来看,若将同一研究机构的各学院、部门等进行汇总整合,则发文量前5名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广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务院扶贫办。从合作关系来看,连接较强、合作较多的研究机构多处于同一地域或同一高校中,即地域相近机构间的合作特征较为明显,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等。(三)核心作者知识图谱分析
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研究主题的核心作者是相关知识生产的主要贡献者。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分析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核心作者相互间的合作关系和引用强度,而且也可以充分反映其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利用其“author”节点分析并生成了我国扶贫攻坚研究的核心作者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发文数量排名靠前的作者主要有黄承伟、张琦、莫光辉、郑瑞强、李小云、汪三贵等。七十年来,中国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政策演进及其伟大成就,凝练分析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最新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向,对于帮助国内外各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讲好中国扶贫脱贫故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贫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逐步提升,适时提升贫困标准,实践运用多维贫困标准,区域政策从轮动到联动推进,社会保障与减贫的双轮驱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扶贫格局,不断完善内源发展与外源拉动的扶贫机制,创新绿色生态低碳减贫理念是中国扶贫的基本经验[6]。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减贫实践经历从建国初期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广义性减贫实践,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性扶贫实践,再到2013年以来精准脱贫攻坚的扶贫新实践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和反贫困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初始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构成发展性减贫实践的核心;2013年的精准扶贫战略则是在强调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并重下的保障与开发有机结合的扶贫新实践。三个阶段相互衔接,减贫机制各有不同,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减贫故事[7]。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去审视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发展过程,经济增长是中国大规模减贫的主要推动力量[8]。实施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帮助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缓解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缩小贫困地区和一般地区的发展差距,使原本不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过程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的性质[9]。以精准扶贫为背景,精准扶贫政策的社会实践面临着乡土社会的模糊性与农民平均主义、主体缺失与小农生存伦理的挑战,产业扶贫实践存在背离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目标的现实矛盾,扶贫项目面临项目分级治理下不同政府的多重逻辑以及项目制与科层制之间的张力等一系列困境[10][11][12]。社会动员面临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约束,社会扶贫存在“碎片化”,应尽快健全价值引导、社会动员、政策激励、信息显示和监督约束[13]。改变贫困人口及其所处环境的贫困本质才是真扶贫,我国未来的扶贫工作应在微观层面上激活和配置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内生动力,在中观层面上营造益贫式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其减贫功能,在宏观层面上建立起保障性的社会政策格局[14]。二、扶贫攻坚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扶贫开发基本历程、经验启示与取向选择[J]. 白增博. 改革. 2019(12)
[2]新中国扶贫70年:战略演变、伟大成就与基本经验[J]. 黄承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3]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反贫困历程及减贫机制[J]. 李小云,于乐荣,唐丽霞.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
[4]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旅游扶贫的优势、困境及路径[J]. 王洋,张超. 农业经济. 2019(07)
[5]中国扶贫70年:基于实现共富的三重向度研究[J]. 邢中先,张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制经济学研究演进[J]. 和军,谢思.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7)
[7]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内涵、机制与实现路径[J]. 陈萍. 生态经济. 2019(06)
[8]中国去产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基于2004-2018年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J]. 史仕新,刘菁儿,刘鸿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5)
[9]城市网络研究脉络及其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张健,苏涛永,孙晨语,张亮亮.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5)
[10]西南贫困区“互联网+金融”精准扶贫商业模式构建及创新战略[J]. 王祖良,张素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8)
本文编号:3239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guanqikan/guojiajiputongqikan/32391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