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_齐建国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经济纵横·2015年第3期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齐建国,王
红,彭绪庶,刘生龙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400067)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并非经济转型成功并进入理想发展阶段的标志,相反,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进入诸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加速消失、经济增长的硬约束变得更强、结构转变压力加大的时期。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改革进入新阶段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发生转换的必然结果。同时,经济常态、非常态和新常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目前,中国的新常态不同于美国经济的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进入更加接近市场经济正常状态的表现。新常态,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常态;非常态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5)03-0007-11
目前,学术界对新常态的学术内涵并没有给出学理性分析,,多数是就现象论现象。既然新常态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态,有必要从学术角度探讨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这对掌握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演变趋势极为重要。
一、新常态的内涵
2001年美国学者提出新常态概念,指当时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新经济泡沫破灭引发的“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机”局面可能被长期化,从而成为常态。2009年初,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的两位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和穆罕默德·埃利安用新常态一词来归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发生的变化。他们给新常态划定了几个特征:增长乏力、失业率持续高企、私人部门去杠杆化、公共财政面临挑战,以及经济增长动力和财富活力从工业化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同时,他们强调,新常态指在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最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应该发生的事情。他们认为,新常态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现:
在金融领域:新常态下的金融体系代表更低的金融杠杆率与更多的政府干预相结合。即金融体系。“后危机”被严格监管,资本需求会很高,银行系统会更有效时代的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回归到危机之前。危机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引发的新经济浪潮及其之后的房地产泡沫发展过程中,金融衍生工具盛行,美国经济走向几乎没有政府监管的高度杠杆化。这对新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对这些变化演变结果没有人能预测,因此,很多新经济受益者坚决抵制对飞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创新进行监管,认为监管没有依据。当时,包括著名金融大亨索罗斯在内的“新经济宠儿”们
作者简介:齐建国,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绪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究所副研究员;刘生龙,
[1]
—7—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1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