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空演变

发布时间:2017-11-25 23:21

  本文关键词: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空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转移 城市综合承载力 资源环境 时序全局因子分析 河南


【摘要】:在阐述承接产业转移情境对探讨城市综合承载力意义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三个方面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3—2014年河南18个省辖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4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序动态演进与地理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在时间维度上基本呈现出综合承载能力逐渐改善的状态,而且各年度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不变;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差异性,地理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衡。
【作者单位】: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2013QN051)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以东部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因资源丰度约束、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容量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维度压力的存在,导致各类产业陆续向内陆地区转移[1]。而作为中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之一,河南就成为了承接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5期

2 刘惠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10期

3 孔凡文;刘亚臣;常春光;;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及测算思路[J];城市问题;2012年01期

4 付金存;李豫新;徐匆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辨析与限制性因素发掘[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3期

5 韩燕;;城市综合承载力文献评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9期

6 吴丹;吴凤平;;基于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22期

7 唐辉;赵富强;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预警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当代经济;2012年21期

8 史宝娟;郑祖婷;;河北省11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年02期

9 李云霞;;提高乌海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刘明昱;提升桂林市城市综合承载力[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玉秀;;以人为本 走向宜居[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淮;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尤显迫切[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李培松;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N];遵义日报;2013年

3 记者 王亚欣 实习生 彭毓颖;“腾笼换鸟”提升综合承载力[N];长江日报;2014年

4 吴国文邋钱厚琦;统筹规划,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本报评论员;让城市综合承载力强起来[N];邯郸日报;2011年

6 记者 张慧敏;北京综合承载力接近极限[N];北京商报;2013年

7 中共包头市委常委、昆都仑区委书记 施文学;提升综合承载力 打造中心城区升级版[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8 本报记者 万瑶;科学建新区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N];四川日报;2013年

9 伏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N];鞍山日报 ;2007年

10 常菁;建设部专家:中国应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珊;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牛梦琪;河北省城市综合承载力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4 王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帅;重庆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孟哲;中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7 计琳;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及实例[D];天津大学;2012年

8 邢苏颖;合肥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9 董丽;基于综合承载能力分析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杨秀婷;黑龙江省重点开发功能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27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227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