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协同性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催生了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途径,在实践中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协同性存在于两者在时代背景下体系的本质,包括建设本质、发展本质与民生本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具备生态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乡镇旅游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优秀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愿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种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协同发展是中国乡镇发展与复兴的可行途径。
【作者单位】: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F320;F299.1
【正文快照】: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逐步进入了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大为提升,由“匮乏的生产社会”转变为“丰盛的消费社会”[1]。奥雅设计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从用地分析、经济策划、土地规划到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工程管理、生态技术咨询的全程化、一体化及专业化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吕敢堂;姜华帅;;大学生回乡助“美丽乡村”发展——浅谈大学生回乡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2 赖福东;;科技创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9期
3 黄克亮;罗丽云;;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探求;2013年03期
4 黄燕;;美丽乡村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3年13期
5 张波;丰先林;;毕节市建设美丽乡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3年12期
6 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樊晓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西部财会;2014年02期
8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刘元菊;;乌当区美丽乡村建设需关注的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4年04期
10 陈秋红;于法稳;;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永惠;李氏权;;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永兴县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2 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张雪莲;;从美丽乡村建设看传统人居哲学的现实意义[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花蕾;“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佳;枝江市百里洲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加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广州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4 许增谋;广东增城霞迳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5 赵砚飞;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乃菲沙·尼加提;美丽乡村背景下村庄空间布局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连鹏;卢氏县美丽乡村水利体系投资渠道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雷泉明;三明市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李莉;温岭乡村聚落特色与美丽乡村规划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何国华;推进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33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23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