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5:11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经济现代化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也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现实问题。 本文在制度变迁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变迁机制、变迁过程、已经取得的进展、仍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涉及的三个基本概念是:劳动力市场、统一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力市场机制构成。其中,劳动力市场制度是劳动力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制度保障,它在劳动力市场中起决定作用,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从理论上讲,统一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但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往往是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就是劳动力市场由分割趋向统一的过程。在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制度性分割。这决定了我国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首先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包括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一体化变迁和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一体化变迁两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因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必须以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配置格局为出发点。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是城镇偏向、城乡隔离的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机制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僵化理解和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迷信使政府形成了建立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制度的设想;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资源禀赋结构的矛盾使政府最初的设想发生扭曲,最终形成了城镇偏向、城乡隔离的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制度。该制度由四部分构成: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城乡完全隔离的就业制度、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和城乡反差巨大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由于这一制度,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城乡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大幅度背离;全国劳动效率低下、隐性失业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一体化已取得的主要成就有: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的非户籍自由流动,进而形成了由农村传统产业部门、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和城镇正规部门构成的四元就业格局。除了农村传统产业部门外,其他各部门都确立了带有典型市场经济性质的自主就业制度、工资个体协商制度。另外,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开始了以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且已经开始实施了各自的最低生活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然而,直到目前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仍未形成。在就业制度方面,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质量不高、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力的流动率高。在工资制度方面,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收益权没有保障,利润侵蚀工资的现象很严重。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农村传统产业部门的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不足,致使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项目不健全、保障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和城镇非正规部门,政府颁布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在户籍制度方面,由于大中型城市入户门槛过高,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多为非户籍暂时性迁移;由于没有城镇户口,大部分在城镇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被排除在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之外。 在不同部门,城乡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实质和形成原因不同。在农村传统产业部门,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平等的实质是某些劳动力市场制度供给缺位,原因有三: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使政府相信,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就应该实行城镇偏向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使原有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的城乡分割没有完全消除;城镇阶层对政府决策有更强的影响力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颁发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仍带有一定的城镇偏向性。在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平等的实质是政府颁发的某些劳动力市场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原因在于: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制度的落实是地方政府与用人单位间的非合作博弈过程。地方政府与用人单位的风险偏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不履行监督职能的惩罚力度、地方政府对用人单位不落实劳动力市场制度行为的惩罚力度和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成本等,都制约着劳动力市场制度的落实。 就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一体化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领域不断融合;农村劳动力在一次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城乡就业结构的扭曲程度有所缓和。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当前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城乡分割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相对于产值结构,城乡就业结构依然存在很大的偏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因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城乡流动而缩小;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多是暂时性非户籍城乡迁移。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城乡分割得以长期维系的制度性根源仍在于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平等。另外,调查显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还受到一些除劳动力市场制度之外的其他性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农村耕地过于分散带来的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农村劳动力进城定居意愿不强;外出务工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两地分居;进城就业渠道的社会化程度低,等等。 当前的劳动力资源秉赋和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格局决定了我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应有的特点:保持充分竞争性以开发劳动力资源;建立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建立“广覆盖、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激发劳动者就业的积极性;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 进一步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需要改革现行的城乡不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在农村传统产业部门,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水平。在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改革的重点在于落实政府颁布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制度。为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的风险偏好。包括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不监督行为惩罚的力度;创新就业制度以降低用人单位执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对用人单位不执行行为惩罚的力度;把农村劳动者组织起来以提高他们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影响力。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消除城镇的户籍歧视。 在劳动力市场制度既定的条件下,扩大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规模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当前,促进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可采取的措施有:农村耕地适度集中以保证农村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充分就业;为农村劳动力举家迁移创造条件;提高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渠道的社会化程度;降低农村劳动者在城镇生活的成本以提高他们的城镇定居意愿,等等。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49.21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必要性、目标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结构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概念与原理
    2.1 劳动力市场
        2.1.1 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及要素构成
        2.1.2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含义、形成条件及局限性
        2.1.3 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含义、要素构成及与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关系
    2.2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2.2.1 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与现实意义
        2.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含义、分类及理论述评
        2.2.3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含义与内容
    2.3 我国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2.3.1 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城镇劳动力市场
        2.3.2 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独特性
    2.4 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框架
        2.4.1 传统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模型不完全适合分析我国的问题
        2.4.2 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框架
    2.5 小结
3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历史起点: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与配置格局
    3.1 传统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的形成机制
        3.1.1 传统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形成机制研究述评
        3.1.2 传统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形成的根源
        3.1.3 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制度设想扭曲的原因
    3.2 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
        3.2.1 传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3.2.2 城乡传统的就业制度及其比较
        3.2.3 城乡传统的工资制度及其比较
        3.2.4 城乡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比较
        3.2.5 传统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的城乡分割
    3.3 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与改革开放前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格局
        3.3.1 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
        3.3.2 改革开放前的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格局
    3.4 小结
4 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一体化变迁:机制、过程与结果
    4.1 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一体化变迁的路径和机制
        4.1.1 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一体化变迁的路径
        4.1.2 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一体化变迁的机制
    4.2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制度一体化变迁
        4.2.1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制度变迁过程
        4.2.2 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制度变迁过程
        4.2.3 当前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制度比较
    4.3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制度一体化变迁
        4.3.1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制度变迁过程
        4.3.2 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制度变迁过程
        4.3.3 当前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制度比较
    4.4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变迁
        4.4.1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
        4.4.2 城镇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
        4.4.3 当前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4.5 户籍制度的变迁
        4.5.1 户籍制度变迁的过程
        4.5.2 户籍制度变迁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一体化的影响
    4.6 小结
5 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一体化变迁:城乡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成因与机理
    5.1 城乡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成因
        5.1.1 农村传统部门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成因
        5.1.2 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成因
    5.2 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制度规定落实的博弈机理
        5.2.1 地方政府与用人单位的行为分析
        5.2.2 地方政府与用人单位的博弈模型
        5.2.3 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落实劳动力市场制度规定的制约因素
    5.3 小结
6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一体化变迁:过程、配置格局与影响因素
    6.1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一体化变迁的过程
        6.1.1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一体化的评价标准
        6.1.2 我国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变迁
        6.1.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迁
    6.2 当前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格局
        6.2.1 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一体化的进展
        6.2.2 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一体化仍然存在的问题
    6.3 现行劳动力市场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一体化的影响
        6.3.1 当前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机制
        6.3.2 现行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城乡就业结构扭曲
        6.3.3 现行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暂时性
        6.3.4 现行劳动力市场制度与“流动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悖论”
    6.4 劳动力市场制度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影响
        6.4.1 劳动力市场制度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6.4.2 劳动力市场制度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6.5 小结
7 进一步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变迁:目标模式与政策建议
    7.1 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
        7.1.1 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目标模式选择的着眼点
        7.1.2 我国的城乡劳动力资源秉赋及其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7.1.3 我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目标模式的选择
    7.2 政策建议(上):进行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7.2.1 农村传统部门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
        7.2.2 农村非农产业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落实已颁行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规定
        7.2.3 改革户籍制度以消除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制度障碍
    7.3 政策建议(下):实施配套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7.3.1 农村耕地适度集中
        7.3.2 为农村劳动力举家迁往城镇创造条件
        7.3.3 提高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渠道的社会化程度
        7.3.4 提高农村劳动力城镇定居的意愿
    7.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元;;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特区经济;2006年10期

2 甘春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条件: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3 晋利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08期

4 武中哲;;双重二元分割:单位制变革中的城市劳动力市场[J];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王忠民,高树枝;制度和技术共同决定论[J];人文杂志;1997年03期

6 郑士贵;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5期

7 陈文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与合——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历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平惠敏;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制度变迁特征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马斌,王莹;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转换及定位——兼论三元制度创新主体的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何雄浪,隋鹏飞;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凌智勇;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制度变迁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王应密;中国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8 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举;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2 刘亚敏;从土地所有权变迁看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谷秀青;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分析(1928-1940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云翔;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改”[D];清华大学;2005年

5 柳臻;我国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沈建;行政服务中心: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8年

7 武一;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曾小荟;论我国制度变迁中的金融深化[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卓越;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49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49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7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