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均衡增长模型及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25 08:32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人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与高度的经济增长并存。中国的发展为当代的诸多经济学者“看不懂”,也为当代的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摆在经济学人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解释中国经济为什么出现当前的现状;另一个任务是“怎么做”,即找到原因之后,还要给出如何解决的方案。 本论文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国民经济分析手段,提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原理,提出资金流和实物流相结合的均衡增长模型。并结合经济现实,进行分析,解释中国经济的“为什么”。然后根据均衡增长模型,推算出中国经济的相关收入分配参数和增长参数,由此为政策选择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本论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中,对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情况及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基本上反映了国内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回顾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评价、一般均衡理论、马克思再生产公式、凯恩斯关于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理论、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实物分析方法的阐述等,从而从时间脉络和逻辑脉络上,给出了经济理论中货币思想、收入分配思想、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均衡思想、实物经济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在对经济理论回顾后,本论文对理论指导下的经济分析工具进行了介绍,主要是国民经济分析中的资金流量核算方法和一般均衡CGE模型。 本论文的主要理论创新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货币原理”,研究国家货币发行机制如何运行,社会中各个主体的货币是如何发行和获得,以形成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购买力。其中又包括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首先是对马克思货币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对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历史进行阐述,使得读者了解央行制度的历史过程;其次阐述央行与政府的关系,包含货币的发行、国债的处理、铸币收益的获得、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之配合。第四是对商业银行的货币扩张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对银行准备金比率的新看法,并提出分离资金、独立资金、闲散分离资金、闲散独立资金的概念和应用,以对货币总量的性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剖析。同时,在本章中,证明了货币恒等式,并在货币恒等式框架下完成对央行货币调控和商业银行货币伸缩、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分析。事实上货币恒等式也给出了货币内生和外生关系的数学论证。 第二部分为“均衡增长模型”。其是研究什么样的货币形态收入分配格局,与实体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相适应,从而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调配问题,以最终处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问题。换句话说,也即处理本论文“问题的提出”中的“资本部类(资本品)生产与消费的供需平衡、消费部类(消费品)生产与消费的供需平衡、资本部类向消费部类转化(根据1.2.1.2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资本品最终要转化为消费品,投资才能回收)的供需平衡”问题。 本论文理论创新的实证内容: 在理论创新基础上,本论文运用中国十二年的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并给出中国经济的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论文涵盖统计年鉴的大部分宏观数据,将十多种互不隶属的统计表通过均衡增长模型咬合在一起,将中国的资金流动、资金分配、进出口、物价水平变动、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固定资产处理、投入产出等问题结合在一个模型之中。均衡增长模型给出了各种经济因素的资金和实物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及其表现,与中国1992年以来的经济波动情况,例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总量的扩张、内需与外需、进口与出口等变动情况是一致的。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均衡增长模型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进一步扩充,并将技术进步、产品链、经济平衡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进行阐述,以模拟现实经济的相关波动,并给出政策建议。 根据均衡增长原理中的货币原理和均衡增长模型之理论结论和实证结论,并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例如负所得税等,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劳工政策、进出口政策、技术研发政策等方面提出看法,指出提高收入中的消费部分比例、发展国内产业、降低外贸依存度、提高研发资金投入对于经济均衡增长的意义,并给出具体操作建议。在最后还依据本论文均衡增长模型的架构,给出均衡增长标准化表,以使得此分析简单明了规范化。
【学位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224;F12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1.2.1 几个解释
        1.2.2 论文研究思路
        1.2.3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2.1 我国收入分配研究现状简介
    2.2 国外经济增长与货币形态收入分配理论简介
        2.2.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简介
        2.2.2 一般均衡理论的提出
        2.2.3 凯恩斯关于货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理论
        2.2.4 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2.2.5 社会主义经济学关于货币实物分析的发展
        2.2.6 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实物分析的方法
        2.2.7 资金流量核算
        2.2.8 CGE 模型
第三章 均衡增长原理
    3.1 货币原理
        3.1.1 马克思主义货币原理
        3.1.2 现代央行制度: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
        3.1.3 央行独立与常平
        3.1.4 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原理
    3.2 均衡增长模型
        3.2.1 实物经济增长速度与哈罗得-索洛增长
        3.2.2 分配结构与增长率的进一步推导
        3.2.3 均衡增长模型推导
        3.2.4 均衡增长方程结论解释
        3.2.5 均衡增长方程的产品链供需分析:消费与投资锁链
        3.2.6 均衡增长模型中货币形态收入投放的含义
        3.2.7 货币总量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再分析
        3.2.8 均衡增长模型的进出口处理
        3.2.9 消费类货币形态收入、资本类货币形态收入、消费倾向、储蓄倾向
    3.3 理论结果阐述
第四章 实证检验
    4.1 数据来源及基本数学处理
    4.2 原始数据
    4.3 初步处理为均衡增长模型所需要的数据(绝对值)
    4.4 计算出比例数据
    4.5 计算出的最终数据
第五章 实证结论
    5.1 基本问题说明
    5.2 中国1991-2003 年来的经济分析
        5.2.1 逐年中国经济进程分析
        5.2.2 几个重要指标
        5.2.3 中国的资金调节余力
        5.2.4 理想的中国经济结构
    5.3 均衡增长模型的进一步理论分析
        5.3.1 长期稳定增长分析
        5.3.2 短期增长分析
        5.3.3 平衡稳定增长模型中的产品链
        5.3.4 均衡增长模型与技术进步的结合
第六章 政策建议
    6.1 国外的实践
    6.2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6.3 中国的劳工政策
    6.4 中国的进出口政策
    6.5 中国的技术研发政策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南南;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5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55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