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基于2007-2018年的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7 06:57
   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8年的数据,测度中部地区六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部地区六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提升态势,但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各分项指标方面的变化差异明显。为此,提出夯实制造业发展规模、加大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制造业发展品牌意识、提升制造业发展信息化水平等政策建议,以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部分图文】:

趋势图,制造业,增加值,工业


从总体上看,2007-2018年,中部地区六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处于增长态势。具体来看,除山西省外,中部地区其他五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较为类似,基本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山西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在2014年之前还能保持与中部地区相同的发展趋势,2014-2016年,由于政治、经济转型等原因,导致山西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与中部地区其他五省的差异扩大。从量上看,2007-2018年,河南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在中部地区六省中始终是最多的,在2014年之前,江西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最少,但2014年之后,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最少的省份变为山西省,而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始终居于中间水平,且这三个省份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总量差异较小。为更为具体分析中部地区各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图2给出了中部地区六省各自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全国占比。

制造业,增加值,工业,比重


由图2可知,2007-2018年,河南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在中部六省中是最高的,各年占比基本维持在0.07上下,江西省和山西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在中部六省中相对较低,大部分年份在0.03以下,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在中部六省中居于中间水平。从变化趋势来看,2007-2018年,山西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波动较大,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发展趋势,且2018年的占比低于2007年;河南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比较稳定,常年在0.07左右;而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基本保持上升的趋势,波动较小,且2018年的全国占比均比2007年有明显提高。四、实证分析

趋势图,制造业,质量,趋势


结合表2和图3可得到:从总体上看,2008-2018年,中部地区六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数值均有所提升。具体来看,湖南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数值除了在2011年和2015年发生波动之外,其余年份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且2018年的指标数值达到0.7997,在中部地区六省中是最高的;安徽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数值除在2013年和2014年有所波动外,其余时间均保持上升,2018年的指标数值为0.7695,排在中部六省中的第二位;河南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数值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2018年的指标数值为0.7494,虽然该指标数值在中部地区六省中不是最高的,但持续走高的指标数值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江西省的指标数值在2015年和2016年产生波动,其余年份均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2018年的指标数值达到0.7372;湖北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数值也仅是在2013年和2017年发生了波动,其余时间均保持上升,2018年的指标数值为0.7358;山西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数值在2014年之后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2018年的指标数值为0.6918,在中部地区六省中排在最后一位。将中部地区六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数值进行对比,2008年指标数值最高的为山西省,具体为0.2751,数值最低的为河南省,具体为0.1848;2018年指标数值最高的为湖南省,具体为0.7997,数值最低的为山西省,具体为0.6918。2008-2018年,山西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数值变化波动较大,从2008年的中部六省最高变为2018年的中部六省最低,相比之下,河南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数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波动,湖南、安徽、湖北、江西的变化波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佳;朱燕玲;;转移支付与中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2期

2 赵素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3 李朝晖;丁兴业;;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6年09期

4 郭凤;;中部地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行为分析——21世纪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政策博弈[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周慧;王敏丽;彭伟明;;中部地区地级市经济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格局演变[J];蚌埠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6 王玉敏;;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FDI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06年08期

7 陈姗;琚晓星;;外国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基于中部地区的2005-2009年面板数据检验[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34期

8 柴正猛;胡小莲;曾园;;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0年41期

9 黄日福;;FDI的技术外溢:基于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7年02期

10 张卫东;熊广勤;;中部地区的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立超;中国循环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2 康江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制造业专业化与集聚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卫华;在东中西互动发展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蒋力涌;中部地区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韩戍;湖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亮;中部地区城商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湘潭大学;2017年

5 谢文君;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李鹏;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7 韦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

8 雷新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信息嵌入与制造业升级[D];东北财经大学;2019年

9 汪玉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测度及比较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

10 林丹;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3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73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