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关于创新理论化的讨论可以追溯到100年以前,其初衷是为了解释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二十一世纪已然成为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一跃成为了经济增长驱动力中最受关注的要素,它被公认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最有经济活力的发展中国家,但在创新实践方面中国却始终未能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但目前的创新理论在用于我国的创新实践时存在很多问题。原因首先是创新理论本身发展仍然不成熟;其次就是以往的创新理论都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存在适用性的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一些我国创新问题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实践可行性和理论契合程度的问题,本文就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创新理论对创新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创新动力的问题,往往导致创新积极性和效率的低下。尤其是在中国各种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本文基于复杂科学管理(CSM,Complexity Science Management)理论,提出创新价值创造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时间。从理论上用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视角来解释创新创造价值通道堵塞的问题。 第二,就目前的创新研究而言,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创新系统上。国内大多数研究延用国外研究的系统框架,往往在系统边界的划定上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在CSM整体观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层概念框架下的创新系统的边界设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三,建立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衡量我国创新能力的问题。国际上有多种评价框架,但均没有形成定论,也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在以往创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用复杂科学管理的研究工具探索图及实证的方法,构建了一个适合于我国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我国目前在创新实践中已经遇到了一些困难,理论界讨论比较热烈。本文试图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本文提出的CSM创新理论,对我国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我国的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包括七章: 第1章绪论 对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列举了我国创新系统的特点和现状。用复杂科学管理的思想理解创新创造价值的过程,提出目前我国创新系统面临的仍然是创新激励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可以从时间的维度来加以解决。提出只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理论、模型和评价体系,才能为我国的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有益的建议和理论支撑。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介绍创新理论的理论基础,包括复杂科学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系统科学相关理论,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其中,复杂科学管理理论包括CSM整体观论,CSM整合论,CSM互动论,CSM新资源观论,CSM有序--无序论五大理论。 第3章CSM创新理论 根据国内与国外创新理论的现状及其问题与缺陷,提出并阐述了CSM创新理论,尤其是时间与空间结合视角下的创新价值阐述,论证了CSM思想的创新理论在创新方面应用的先进性,指出其优势所在。 第4章CSM创新系统 对传统创新系统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解释进行综述研究,对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在现实时代的背景下分别探讨了CSM创新系统的边界,基本要素构成,环境,动力机制;分析了CSM创新系统与以往创新系统的差异;以CSM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CSM的多层次创新系统模型。 第5章CSM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综述研究;根据CSM的多层次创新系统模型进行了我国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利用CSM探索图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建立了一套适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并阐述其优势。 第6章对策与建议 分析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利用历史对比分析方法,总结了法国和美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第7章结论 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73.1;F224
【部分图文】:
创新过程之所以能持续进行是因为创新主体对创新价值的期望受到来 自于 自由市场与政府调控两方面的正面反馈 , 刺激了其创新过程的循环 " 集合 CSM 创新理论对创新价值的认识, 经过分析可以把这样一种创新的循环用图3.7 表示 "

图 3.8 腾讯发展历程资料来源: 腾讯公司官方网站3.7.2 腾讯对创新的理解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 腾讯的成功是建立在对创新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腾讯的最成功的产品是腾 讯 QQ , 在 1999 年 2 月, 中国的互联网络 尚不普及候, 腾讯公司开发了腾讯 QQ 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目前 Q Q 的注册帐数己经达到 9.900 亿, 成就这个天文数字的其实是腾一讯对 Q Q 这款产品价值充识 " 首先, QQ 作为即时通讯软件提供了跨域地理限制交流的平台, 在 QQ 上何人只要拥有一台装有 QQ 软件的电脑终端和互联网就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即文字交流, 是一款通过空间实现价值的产品"其次, 腾讯对 QQ 这一产品的定位着眼于未来, 是一种对产品时间价值

中包括一个政策制度影响区域内的所有组织及个人及他们在创新实践及传播过程中直接联系的区域外所有的组织及个人 "本文CSM 多层次创新系统的构造可以用图.4 7 表示, 所有的要素处于三个层次上, 制度层, 文化层及传播层 " 显然很多要素同时处于多个层次结构上, 而有的要素则仅仅属于某一个层次, 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要素可以通过其属于的层次来判断其所处位置, 并据此推测其行为模式及与其他要素主体互动的关系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全球化浪潮中的区域发展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李平;;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7期
3 王自力;陈富良;;准入规制与技术创新:基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经验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12期
4 彭星闾,龙怒;关系资本——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J];财贸研究;2004年05期
5 张计成;;关于智力资本给企业带来创新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饶扬德;王学军;;知识互动共享视角——区域创新环境机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7期
7 杨叔子,张福润;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8 魏后凯;我国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9 李晓钟,张小蒂;江浙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10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桂尧;中国大学参与国家创新系统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3 徐占忱;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红艳;基于社会资本的技术创新扩散微观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881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8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