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与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20:01
现有对我国地区差异的研究文献虽已较为丰富,但仍然没有形成一致认识。已有研究在分析层次、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性,进一步研究仍有必要性。本文在制造业层次上分析了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并着眼于从增长绩效、结构因素、集聚效应等新视角来解释地区差异的演变成因,为认识地区差异问题提供了相对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也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首先,本文分析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收敛性。利用动态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检验发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为此,采用了空间计量收敛模型和基于空间过滤的动态面板收敛模型。结果发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在1988-1997年以年均大约3%的速度扩散,而在1998-2005年以年均大约4.5%的速度收敛,意味着地区差异在前期趋于扩大,而在后期趋于缩小。这不同于现有基于整体层面的结论,支持了在更微观层面上研究地区差异问题的必要性。采用收入分布法的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其次,在放宽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和重新定义技术集空间后,本文利用改进的增长分解方法,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进行了分解,从增长绩效角度剖析了地区差异演变成因。本文发现,增长的主要来源在1988-1997年和1998-2005年两个时期相异,前期为资本深化,后期为技术进步;但是,增长的主导因素并非驱动地区差异演变的关键因素,表现为技术进步驱动了前期差异的扩大,而资本深化则主导了后期差异的缩小。 再次,本文考察了结构因素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利用改造后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和方差的自然分解法,得到了结构差异在地区差异中贡献较为次要的结论。然后,从增长的结构效应出发,发现结构转变对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异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对中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异却没有起到主要作用。 最后,本文分析了集聚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对集聚效应的估计采用了面板模型,区分了静态和动态效应,消除了变量的空间依赖性。在采用空间俱乐部模型区别了集聚效应的地区差别后,结合集聚结构的实际变动,结果发现专业化效应在整个研究期间起到了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差异的作用,而规模效应只在1998-2005年对差异缩小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在1988-1997年和1998-2005年分别表现为扩大和缩小。在前期差异扩大过程中,技术进步和行业增长效应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后期差异缩小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的是资本深化,而非技术追赶或技术进步,表明在收敛过程中产生作用的是新古典的资本收敛机制而非技术扩散理论的技术收敛机制;结构效应主要作用于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差异缩小,意味着结构转变的收敛机制在西部发挥了作用;专业化效应和规模效应也对缩小差异起到了正面作用,这源自集聚效应的地区差别与各地区集聚结构变动差异的共同作用。以上结论验证了新古典和新增长等理论对解释我国地区增长差异和地区差异演变问题的有效性,提供了相应的经验证据。 本文结论包含的政策启示是,提高中西部的创新能力、经济效率和技术吸收能力,加快结构转变,强化专业化发展,以及促进东部的产业转移等。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24;F24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有关地区差异演变趋势的研究
1.3.2 有关地区差异演变成因的研究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1 基本说明
2.3.2 增加值和劳动数量
2.3.3 资本投入
2.3.4 异常值和缺失值处理
第三章 基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增长收敛分析
3.1 增长收敛分析的空间思维
3.1.1 空间数据的空间效应
3.1.2 收敛分析与空间数据分析
3.2 基于空间计量的收敛分析
3.2.1 β收敛模型
3.2.2 空间β收敛模型
3.2.3 空间权重矩阵构造
3.2.4 估计结果分析
3.3 基于空间过滤的收敛分析
3.3.1 空间过滤方法
3.3.2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过滤
3.3.3 动态面板收敛模型
3.3.4 结果分析
3.4 基于收入分布法的收敛分析
3.4.1 自适应加权核密度估计
3.4.2 地区差异演变趋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增长绩效视角的地区差异演变研究
4.1 增长的分解框架及其改进
4.1.1 增长的分解框架
4.1.2 分解框架的改进
4.2 增长绩效与地区差异演变
4.2.1 增长的地区差异
4.2.2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地区差异
4.2.3 资本深化效应的地区差异
4.2.4 基本结论
4.3 地区差异演变的驱动因素检验
4.3.1 模型设定
4.3.2 结果分析
4.4 政策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结构视角的地区差异演变研究
5.1 结构差异对地区差异的贡献
5.1.1 地区差异的结构分解法
5.1.2 地区差异的方差分解法
5.1.3 结果分析
5.2 结构转变对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5.2.1 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
5.2.2 增长的偏离份额分解
5.2.3 分解结果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集聚效应视角的地区差异演变研究
6.1 集聚对增长的经济效应
6.1.1 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综述
6.1.2 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综述
6.2 生产率增长的集聚效应分析
6.2.1 总体回归分析
6.2.2 空间俱乐部回归分析
6.2.3 政策启示
6.3 集聚效应对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6.3.1 区域集聚结构的变动趋势
6.3.2 专业化效应对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6.3.3 规模效应对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86598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24;F24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有关地区差异演变趋势的研究
1.3.2 有关地区差异演变成因的研究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1 基本说明
2.3.2 增加值和劳动数量
2.3.3 资本投入
2.3.4 异常值和缺失值处理
第三章 基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增长收敛分析
3.1 增长收敛分析的空间思维
3.1.1 空间数据的空间效应
3.1.2 收敛分析与空间数据分析
3.2 基于空间计量的收敛分析
3.2.1 β收敛模型
3.2.2 空间β收敛模型
3.2.3 空间权重矩阵构造
3.2.4 估计结果分析
3.3 基于空间过滤的收敛分析
3.3.1 空间过滤方法
3.3.2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过滤
3.3.3 动态面板收敛模型
3.3.4 结果分析
3.4 基于收入分布法的收敛分析
3.4.1 自适应加权核密度估计
3.4.2 地区差异演变趋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增长绩效视角的地区差异演变研究
4.1 增长的分解框架及其改进
4.1.1 增长的分解框架
4.1.2 分解框架的改进
4.2 增长绩效与地区差异演变
4.2.1 增长的地区差异
4.2.2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地区差异
4.2.3 资本深化效应的地区差异
4.2.4 基本结论
4.3 地区差异演变的驱动因素检验
4.3.1 模型设定
4.3.2 结果分析
4.4 政策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结构视角的地区差异演变研究
5.1 结构差异对地区差异的贡献
5.1.1 地区差异的结构分解法
5.1.2 地区差异的方差分解法
5.1.3 结果分析
5.2 结构转变对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5.2.1 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
5.2.2 增长的偏离份额分解
5.2.3 分解结果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集聚效应视角的地区差异演变研究
6.1 集聚对增长的经济效应
6.1.1 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综述
6.1.2 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综述
6.2 生产率增长的集聚效应分析
6.2.1 总体回归分析
6.2.2 空间俱乐部回归分析
6.2.3 政策启示
6.3 集聚效应对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6.3.1 区域集聚结构的变动趋势
6.3.2 专业化效应对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6.3.3 规模效应对地区差异演变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辛永容;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8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