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空间配置与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7:33
基于资源空间配置视角研究了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论文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性质和资源配置功能。其逻辑框架是把交通运输看成是一个系统,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性质是其物理功能即“空间位移”社会经济化的结果,而其资源配置功能是产出要素作用集合为系统功能的结果。揭示了“运输”是交易行为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的属性,并把它作为认识其作用的一个理论视角。采用了从贸易与比较收益的视角来认识交通运输产出性质的方法,并概括了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作用。从空间与市场型态演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市场与交通运输在资源配置上的关系,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与状况直接决定着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与时效、产业深度与效率,决定着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能力,并提出了运输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动脉系统的观点。在农业资源配置理论上,对舒尔茨农业要素配置模式的划分进行了补充,根据要素均衡和要素配置的实现方式把它分为专业化产业区、传统农业和过渡型农业三大类,并分析了交通运输在不同要素配置模式中的作用。在两个阶段的“城乡一体化”的观点和基于系统论的城乡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城乡交通运输统筹发展思想。 研究了价值型运输需求分析方法,包括:一、重新定义了运输需求的概念;二、证明了对于消费性运输需求量,无论是传统的运输需求模还是LES或ELES模型,用于交通运输消费等行业性需求分析或预测都存在不足,主要是指标的实物化和多因素造成的函数关系的不稳定性,认为应采用“收入——消费——运输消费需求”的分析路径,通过设置交通运输消费倾向,并引入持久预期收入和生命周期等理论模型可克服这些缺陷,建立了居民交通运输消费需求模型;三、对服务性生产运输需求,提出了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运输费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同时论文还取得了两项应用性成果:一是借助交通运输消费倾向对我国居民交通运输消费市场进行了区域划分;二是证明了交通运输消费倾向与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因此积极支持落后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基于农户行为模式和农业均衡分析了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问题。 提出一种评价公路投资的收入流量评价方法——资本-附加值比率。即根据已经形成新增产出能力的投资额与收入流量的增加值的实际比值,与均衡时比值相比较来判断投资效率状况。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提出系统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24;F5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主题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
二、研究主题的形成
三、研究主题的逻辑结构
四、选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理论现状与基础
一、亚当·斯密的资源配置理论
二、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
三、贸易与跨区域资源配置理论
四、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
五、区位理论与资源配置
第三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径与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径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资源配置理论的梳理、分析与反思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资源配置思想与"看不见的手"
一、"看不见的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动力源泉
二、交易倾向与逻辑关系
三、比较收益原理
四、"看不见的手"与交通运输
第二节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
一、现代经济学的一般描述
二、对价格、市场机制的多视角理解
三、一般均衡与资源配置效率
四、市场的空间属性与市场理论的不足
第三节 贸易与跨区域资源配置理论
一、对人类早期贸易运输行为的认识
二、产品优势与要素禀赋理论
三、基于相似产品贸易的新贸易理论
第四节 区位理论与资源配置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三、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四、克鲁格曼的区位理论
第三章 交通运输的要素性质与资源配置功能
第一节 对交通运输性质的认识与问题的提出
一、运输经济学对交通运输性质的基本认识
二、经济学发展所引起的对运输性质认识的深化
三、对交通运输业网络经济特性的认识
四、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性质与资源配置功能——一般逻辑关系视角与贸易视角的比较
一、运输作用与功能的分类分析
二、运输对需求和生产能动作用的规范分析
三、基于地区间贸易视角的分析
第三节 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性质与资源配置功能——基于专业化生产与规模经济格局的分析
一、基于地域的三种资源配置模型
二、基于自给自足模型和局部专业化模型比较的分析
三、基于不同产业要素优化组合和产业协作的交通运输发展理念
四、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作用
第四节 市场机制与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要论据
三、市场形成、形态与交通运输的作用——基于市场形态演化的分析
第五节 基于交易要素的基础交通运输理论分析
一、运输是交易的环节和市场的决定要素
二 运输的交易效应——基于交易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三、运输成本与供需市场的特性
四、运输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动脉系统——基于市场和资源配置体系演化路径的分析
第四章 农业要素配置模式与交通运输发展——基于多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舒尔茨的要素配置思想及借鉴
一、传统农业是一种要素配置状态
二、要素配置效率与一种分析框架
三、供求分析与增长类型的要素价格特征
四、资源配置模型与改造农业的方法
五、交通运输在改造农业中作用形式的探讨
第二节 农业专业化产业区与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取向
一、农业专业化产业区与农业专业化
二、农业专业化产业区的经济特征
三、农业专业化产业区的竞争优势
四、基于专业化产业区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要求
第三节 农业要素配置模式与交通运输
一、专业化产业区是"现代型"要素配置模式的一种实现模式
二、地域专业化是农业要素配置的一种过渡型模式
三、扩大的传统模式
四、交通运输在不同要素配置模式中的作用
第五章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交通运输发展
第一节 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现状与背景
一、国内研究现状:各种理论观点和理念的评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多学科的相关研究
三、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背景与特点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与发展战略
一、两个阶段的城乡一体化
二、城乡系统论的观点
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路
第六章 价值型交通运输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价值型运输需求分析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模型
一、传统运输需求理论的局限性
二、立论依据
三、运输需求分析的逻辑框架
第二节 交费倾向与运输需求的实证分析
一、消费性运输需求形成的逻辑关系与分析路径
二、对线性支出模型LES和ELES的评价
三、交通运输消费倾向与需求模型
四、交通运输消费的趋同趋势
五、交通运输消费倾向与经济结构优化
第三节 生产性运输需求分析模型
一、服务性运输需求的测算方法
二、自有运输需求的测算模型
三、生产性运输需求模型
第七章 基于农户行为模式的运输需求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户的演化模型与分类
一、"拐杖"逻辑与传统农户
二、推动农户分化的事实性因素及其分析
三、"拐杖"逻辑的局限性
四、"拐杖"逻辑的扩展模型
五、农户的演化路径与分类
六、解读农户结构与农户交通运输需求
第二节 农户的行为模式、农业均衡与交通运输
一、农户行为理论的回顾与解析
二、半工半农型农户的行为模式、传统农业均衡与交通运输
三、农业专业户的行为模式与专业化农业市场
四、基于农户行为模式和专业化市场均衡的交通运输分析
第三节 农户运输需求分析
一、动态的农户运输需求分类分析
二、农户运输需求的区域差异分析
三、基于农户的运输需求分析的特点
第八章 发展现状与农村公路运输投资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农村公路发展概况
二、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情况
三、农村公路网密度分析
四、农村公路投资增长分析
五、总体评价
第二节 公路投资的收入流量评价方法
一、基于乘数原理的供求均衡
二、投资收入流量分析:资本-附加值比率
三、资本-附加值比率的验证
第三节 农村公路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第九章 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与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多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基于资源空间配置视角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
一、农村市场的空间运输特性
二、农村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空间约束
三、资源配置体系的演变路径与农村交通运输的发展思想
第二节 基于农业要素配置理论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
一、改造农业的原理与方法
二、从要素配置的角度来认识交通运输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农业要素配置模式与交通运输的作用
第三节 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
一、基于农户结构优化研究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问题
二、基于农户行为模式和农业均衡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问题
三、基于农户运输需求、运输行为性质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问题
第四节 基于城乡"一体化"理念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几个应用性问题的讨论
一、发展思想的理论要点
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三、交通运输的特殊性与规划先行的问题
四、多种"一体化"问题
第五节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一、中国城乡交通运输的二元化现状
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目标
三、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四、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的多层次性
五、城乡交通运输规划"一体化"的要点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88992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24;F5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主题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
二、研究主题的形成
三、研究主题的逻辑结构
四、选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理论现状与基础
一、亚当·斯密的资源配置理论
二、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
三、贸易与跨区域资源配置理论
四、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
五、区位理论与资源配置
第三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径与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径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资源配置理论的梳理、分析与反思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资源配置思想与"看不见的手"
一、"看不见的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动力源泉
二、交易倾向与逻辑关系
三、比较收益原理
四、"看不见的手"与交通运输
第二节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
一、现代经济学的一般描述
二、对价格、市场机制的多视角理解
三、一般均衡与资源配置效率
四、市场的空间属性与市场理论的不足
第三节 贸易与跨区域资源配置理论
一、对人类早期贸易运输行为的认识
二、产品优势与要素禀赋理论
三、基于相似产品贸易的新贸易理论
第四节 区位理论与资源配置
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三、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四、克鲁格曼的区位理论
第三章 交通运输的要素性质与资源配置功能
第一节 对交通运输性质的认识与问题的提出
一、运输经济学对交通运输性质的基本认识
二、经济学发展所引起的对运输性质认识的深化
三、对交通运输业网络经济特性的认识
四、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性质与资源配置功能——一般逻辑关系视角与贸易视角的比较
一、运输作用与功能的分类分析
二、运输对需求和生产能动作用的规范分析
三、基于地区间贸易视角的分析
第三节 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性质与资源配置功能——基于专业化生产与规模经济格局的分析
一、基于地域的三种资源配置模型
二、基于自给自足模型和局部专业化模型比较的分析
三、基于不同产业要素优化组合和产业协作的交通运输发展理念
四、交通运输的产出要素作用
第四节 市场机制与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要论据
三、市场形成、形态与交通运输的作用——基于市场形态演化的分析
第五节 基于交易要素的基础交通运输理论分析
一、运输是交易的环节和市场的决定要素
二 运输的交易效应——基于交易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三、运输成本与供需市场的特性
四、运输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动脉系统——基于市场和资源配置体系演化路径的分析
第四章 农业要素配置模式与交通运输发展——基于多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舒尔茨的要素配置思想及借鉴
一、传统农业是一种要素配置状态
二、要素配置效率与一种分析框架
三、供求分析与增长类型的要素价格特征
四、资源配置模型与改造农业的方法
五、交通运输在改造农业中作用形式的探讨
第二节 农业专业化产业区与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取向
一、农业专业化产业区与农业专业化
二、农业专业化产业区的经济特征
三、农业专业化产业区的竞争优势
四、基于专业化产业区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要求
第三节 农业要素配置模式与交通运输
一、专业化产业区是"现代型"要素配置模式的一种实现模式
二、地域专业化是农业要素配置的一种过渡型模式
三、扩大的传统模式
四、交通运输在不同要素配置模式中的作用
第五章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交通运输发展
第一节 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现状与背景
一、国内研究现状:各种理论观点和理念的评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多学科的相关研究
三、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背景与特点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与发展战略
一、两个阶段的城乡一体化
二、城乡系统论的观点
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第三节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路
第六章 价值型交通运输需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价值型运输需求分析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模型
一、传统运输需求理论的局限性
二、立论依据
三、运输需求分析的逻辑框架
第二节 交费倾向与运输需求的实证分析
一、消费性运输需求形成的逻辑关系与分析路径
二、对线性支出模型LES和ELES的评价
三、交通运输消费倾向与需求模型
四、交通运输消费的趋同趋势
五、交通运输消费倾向与经济结构优化
第三节 生产性运输需求分析模型
一、服务性运输需求的测算方法
二、自有运输需求的测算模型
三、生产性运输需求模型
第七章 基于农户行为模式的运输需求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户的演化模型与分类
一、"拐杖"逻辑与传统农户
二、推动农户分化的事实性因素及其分析
三、"拐杖"逻辑的局限性
四、"拐杖"逻辑的扩展模型
五、农户的演化路径与分类
六、解读农户结构与农户交通运输需求
第二节 农户的行为模式、农业均衡与交通运输
一、农户行为理论的回顾与解析
二、半工半农型农户的行为模式、传统农业均衡与交通运输
三、农业专业户的行为模式与专业化农业市场
四、基于农户行为模式和专业化市场均衡的交通运输分析
第三节 农户运输需求分析
一、动态的农户运输需求分类分析
二、农户运输需求的区域差异分析
三、基于农户的运输需求分析的特点
第八章 发展现状与农村公路运输投资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农村公路发展概况
二、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情况
三、农村公路网密度分析
四、农村公路投资增长分析
五、总体评价
第二节 公路投资的收入流量评价方法
一、基于乘数原理的供求均衡
二、投资收入流量分析:资本-附加值比率
三、资本-附加值比率的验证
第三节 农村公路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第九章 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与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多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基于资源空间配置视角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
一、农村市场的空间运输特性
二、农村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空间约束
三、资源配置体系的演变路径与农村交通运输的发展思想
第二节 基于农业要素配置理论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
一、改造农业的原理与方法
二、从要素配置的角度来认识交通运输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农业要素配置模式与交通运输的作用
第三节 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
一、基于农户结构优化研究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问题
二、基于农户行为模式和农业均衡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问题
三、基于农户运输需求、运输行为性质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问题
第四节 基于城乡"一体化"理念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思想——几个应用性问题的讨论
一、发展思想的理论要点
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三、交通运输的特殊性与规划先行的问题
四、多种"一体化"问题
第五节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一、中国城乡交通运输的二元化现状
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目标
三、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四、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的多层次性
五、城乡交通运输规划"一体化"的要点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丽;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机理及计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陈文强;运输通道结构优化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少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路策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亮;需求驱动下货物联合运输方式选择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龚澧;湖南省公路建设项目融资方式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杨华锋;株洲市乡村公路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8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8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