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城市商业土地利用与交通网络均衡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22 04:35
   商业服务企业的区位分布与居民的消费出行分布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商业土地利用模式.一方面,受出行成本的影响,消费者的空间分布会呈现一定的聚集特性,由于企业的逐利性,消费需求的空间聚集往往会引起企业的聚集;另一方面,企业的聚集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的购物环境,更多的购物选择,从而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消费者的聚集.由此可见,商业土地利用模型为我们理解城市经济与社会行为的空间分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从而为制定全面的、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与商业发展规划方案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本文首先在城市交通网络背景下研究了中小型商业服务企业区位分布与消费者出行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商业土地利用均衡模型,并研究了相应的拥挤收费原理.该模型将居民消费出行的交通均衡与企业的竞争选址均衡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对居民出行与企业区位分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描述.通过将商业土地利用均衡问题转化为一个等价的变分不等式,研究了均衡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另外,针对提出的均衡模型,研究了相应的拥挤收费原理.在允许同时对居民与企业分别实行拥挤收费与拥挤税收政策的前提下,证明了存在一种最优拥挤收费方案,可使整个系统的社会成本得到最小化.对于上述收费方案,从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对其进行了解释.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收费方案在减少社会总成本方面以及平衡出行者与企业空间分布方面的有效性.然后,通过进一步考虑企业的搬迁成本与商业中心容量约束,对此前提出的均衡模型作了推广与完善.首先,定义了一个具有搬迁费用形式的确定性商业土地利用均衡问题,并建立起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其次,进一步将商业中心容量约束引入第一个确定性模型.该容量约束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中心客流容量约束,另一类则是商业中心企业进驻空间容量约束.通过分析与均衡问题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得到两个重要的发现:(1)在均衡状态下,当一个商业中心的客流容量约束是积极的时候,该中心将会出现瓶颈现象,在当地聚集的消费者将不得不排队购物,证明了与客流容量约束相对应的Lagrange乘子恰好可解释为排队的时间;(2)在均衡状态下,当一个商业中心的企业进驻空间容量约束是紧的时候,该中心将会出现企业间的区位转让协议并形成相应的均衡区位转让价格,本文证明了该价格恰好对应于企业进驻空间容量约束的Lagrange乘子,从而说明商业中心的区位转让市场是内生的,而非人为刻意构造.再次,考虑到企业与出行者个体的感知偏差与多样性偏好,应用随机效用理论,对上述的确定性均衡模型进行了推广,建立起相应的logit随机均衡模型,并通过建立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对随机均衡的一些性质进行了研究.最后,在一个小型网络进行了数值实验,分析了不同的搬迁成本对企业与出行者的分布所产生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城市中寡头企业的区位分布与居民的出行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具有双层结构的商业土地利用均衡模型.在模型的上层,每家寡头企业非合作地通过设计他在多个商业中心的最优分布方案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最大化其个人利润.寡头企业之间的竞争选址行为被归结为一个广义的Cournot-Nash博弈.在模型的下层,居民对寡头企业区位分布的反应被描述为一个具有购物出行链形式的随机用户均衡问题,相应的商业中心被纳入出行链来描述居民在出行过程中的消费选择及购物顺序.寡头企业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可视为一个带均衡约束的均衡问题(EPEC).通过将上层问题与下层问题分别转化为一个变分不等式与一个严格凸优化问题,研究了二层均衡解的存在性及其现实经济含义.通过对随机用户均衡问题的灵敏度分析,提出了一种迭代求解算法.最后,通过数值实验检验了算法的可行性,对不同出行需求模式下企业与出行者在各商业中心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交通系统可达性对城市商业中心消费水平所产生的影响.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299.23;TU984.113
【部分图文】:

模式图,模式,商业中心,搬迁费


由图3.4.2的数值结果可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从第1组到第7组的实网络中决定从各自原先进驻的商业中心搬迁到其他商业中心的企业总数并没随搬迁费用的增加而减少;(2)从第7组到第20组的实验,随着搬迁费用持增长,网络中决定搬迁的企业总数逐步减少.此外,从图3.4.3可知,随着搬费用的逐步增加,均衡状态下各商业中心进驻的企业数量都越来越接近当地初-55-??

商业中心,分布模式,搬迁费


由图3.4.2的数值结果可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从第1组到第7组的实网络中决定从各自原先进驻的商业中心搬迁到其他商业中心的企业总数并没随搬迁费用的增加而减少;(2)从第7组到第20组的实验,随着搬迁费用持增长,网络中决定搬迁的企业总数逐步减少.此外,从图3.4.3可知,随着搬费用的逐步增加,均衡状态下各商业中心进驻的企业数量都越来越接近当地初-55-??

商业中心,消费需求


在每组实验中我们都只考虑至多包含两个商业中心的路径,即出行链的阶不超过2.每组实验中,应用上一章的算法求解VIEC问题来获业和出行者的均衡分布模式.算法的停止准则设定为VIEC中上层企业区模式在相邻两轮迭代中的相对误差低于可接受误差e?=?0.01.??通过这十五组的数值实验,我们发现算法总能在12步迭代内达到停止其他的数值结果则通过以下图标来描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2 ;中德专家聚首北京研讨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J];人民长江;2008年21期

3 潘霞;陈宁川;;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的有效互动的感想——以香港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为例[J];四川建筑;2009年S1期

4 吉恩·P·罗杰格,乔继明;交通和土地利用优化[J];国外城市规划;1993年01期

5 刘斌,邵东国,刘刚;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优化方法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陈水森,黎夏,邹春洋;珠江口岸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点[J];人民珠江;2001年05期

7 李伯衡;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9期

8 吕平平;市级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系统的建设[J];城市勘测;2003年04期

9 杨晓东;小城镇在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方面的一些思考——对小城镇和市(县)规划、城建和国土等部门的调研[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5期

10 田静毅,王立新,储健,王娟;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4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94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