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研究 ——基于东北地区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2 21:03
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是全球经济社会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研究领域给予了广泛关注。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化的有序推进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如何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架构产业结构有序转变的城市化响应体系是我国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的选题正是基于此背景而提出的。本研究以“空间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耦合机制,并且强调“空间”是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最重要结合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建设最终都将归结为“空间”的发展和演变。从“空间角度”探讨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规律和响应路径,是认识、解释和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化推进、产业发展以及二者之间非协调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新视角、新途径。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综述。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对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的...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区域政策分区图
24图1-1 2004年鲁尔区钢铁企业空间分布 图1-2 2004年鲁尔区煤矿空间分布资料来源:KVR. The Ruhr Area: Structural Changes of an Outstanding European Conurbaion.针对发展衰退状况,鲁尔区的区域复兴主要依赖两条路径:一是发展新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进行区域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治理。从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触发鲁尔工业区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现代科学园区、工商发展园区的建设加速了原有产业的整合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新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鲁尔区选择了转型“再生”,进行区域全面整治。在众多区域重构策略中,从 1989 年到 1999 年的埃姆歇国际建筑展(简称“IBA”)是一项成功案例。该项目包括埃姆歇河整治、工业景观修复、废弃工业设施再利用、就业培训等。十年间,项目创造了 7 条南北、东西贯穿埃姆歇地区的绿廊
24图1-1 2004年鲁尔区钢铁企业空间分布 图1-2 2004年鲁尔区煤矿空间分布资料来源:KVR. The Ruhr Area: Structural Changes of an Outstanding European Conurbaion.针对发展衰退状况,鲁尔区的区域复兴主要依赖两条路径:一是发展新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进行区域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治理。从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触发鲁尔工业区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现代科学园区、工商发展园区的建设加速了原有产业的整合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新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鲁尔区选择了转型“再生”,进行区域全面整治。在众多区域重构策略中,从 1989 年到 1999 年的埃姆歇国际建筑展(简称“IBA”)是一项成功案例。该项目包括埃姆歇河整治、工业景观修复、废弃工业设施再利用、就业培训等。十年间,项目创造了 7 条南北、东西贯穿埃姆歇地区的绿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过程[J]. 李诚固,黄晓军,刘艳军. 经济地理. 2009(02)
[2]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与调控[J]. 刘艳军,李诚固. 地理学报. 2009(02)
[3]论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J]. 薛达元,郭泺,张丽荣. 环境保护. 2008(24)
[4]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研究[J]. 刘艳军,李诚固,李如生,董会和. 人文地理. 2008(05)
[5]吉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域类型及调控模式[J]. 刘艳军,李诚固,董会和. 世界地理研究. 2008(03)
[6]资源型经济的形成:自强机制与个案研究[J]. 张复明,景普秋.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5)
[7]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判别与分析[J]. 王开泳,陈田. 地理学报. 2008(08)
[8]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J]. 刘振灵,刘海滨. 城市问题. 2008(07)
[9]世界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J]. 赵景峰. 理论视野. 2008(06)
[10]我国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新趋向[J]. 石忆邵.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博士论文
[1]长春市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机制与调控研究[D]. 韩守庆.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产业生态问题初探[D]. 王贵明.暨南大学 2008
[3]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 高翔.厦门大学 2007
[4]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 陈建华.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5]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 徐维祥.浙江大学 2005
[6]产业集聚、扩散与城市化发展[D]. 吕力.武汉大学 2005
[7]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 林国蛟.浙江大学 2004
[8]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 曹传新.东北师范大学 2004
[9]城市经济聚散论[D]. 冯先宁.四川大学 2004
[10]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王士君.东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城市空间重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D]. 刁琳琳.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城市形态演变过程的经济学分析[D]. 邢厚道.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上海工业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D]. 王慧敏.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基于产业集聚的东莞城市化模式研究[D]. 赵雪梅.暨南大学 2007
[5]产业集群战略与我国城市圈发展问题研究[D]. 卿文静.四川大学 2006
[6]大同市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 罗国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7]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D]. 徐秋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8]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D]. 蔡美香.西北大学 2006
[9]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理事实辨析[D]. 高相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0]聚集经济效应与我国城市化研究[D]. 周华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3271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区域政策分区图
24图1-1 2004年鲁尔区钢铁企业空间分布 图1-2 2004年鲁尔区煤矿空间分布资料来源:KVR. The Ruhr Area: Structural Changes of an Outstanding European Conurbaion.针对发展衰退状况,鲁尔区的区域复兴主要依赖两条路径:一是发展新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进行区域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治理。从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触发鲁尔工业区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现代科学园区、工商发展园区的建设加速了原有产业的整合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新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鲁尔区选择了转型“再生”,进行区域全面整治。在众多区域重构策略中,从 1989 年到 1999 年的埃姆歇国际建筑展(简称“IBA”)是一项成功案例。该项目包括埃姆歇河整治、工业景观修复、废弃工业设施再利用、就业培训等。十年间,项目创造了 7 条南北、东西贯穿埃姆歇地区的绿廊
24图1-1 2004年鲁尔区钢铁企业空间分布 图1-2 2004年鲁尔区煤矿空间分布资料来源:KVR. The Ruhr Area: Structural Changes of an Outstanding European Conurbaion.针对发展衰退状况,鲁尔区的区域复兴主要依赖两条路径:一是发展新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进行区域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治理。从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触发鲁尔工业区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现代科学园区、工商发展园区的建设加速了原有产业的整合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新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鲁尔区选择了转型“再生”,进行区域全面整治。在众多区域重构策略中,从 1989 年到 1999 年的埃姆歇国际建筑展(简称“IBA”)是一项成功案例。该项目包括埃姆歇河整治、工业景观修复、废弃工业设施再利用、就业培训等。十年间,项目创造了 7 条南北、东西贯穿埃姆歇地区的绿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过程[J]. 李诚固,黄晓军,刘艳军. 经济地理. 2009(02)
[2]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与调控[J]. 刘艳军,李诚固. 地理学报. 2009(02)
[3]论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J]. 薛达元,郭泺,张丽荣. 环境保护. 2008(24)
[4]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研究[J]. 刘艳军,李诚固,李如生,董会和. 人文地理. 2008(05)
[5]吉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域类型及调控模式[J]. 刘艳军,李诚固,董会和. 世界地理研究. 2008(03)
[6]资源型经济的形成:自强机制与个案研究[J]. 张复明,景普秋.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5)
[7]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判别与分析[J]. 王开泳,陈田. 地理学报. 2008(08)
[8]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J]. 刘振灵,刘海滨. 城市问题. 2008(07)
[9]世界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J]. 赵景峰. 理论视野. 2008(06)
[10]我国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新趋向[J]. 石忆邵.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博士论文
[1]长春市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机制与调控研究[D]. 韩守庆.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产业生态问题初探[D]. 王贵明.暨南大学 2008
[3]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 高翔.厦门大学 2007
[4]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 陈建华.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5]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 徐维祥.浙江大学 2005
[6]产业集聚、扩散与城市化发展[D]. 吕力.武汉大学 2005
[7]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 林国蛟.浙江大学 2004
[8]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 曹传新.东北师范大学 2004
[9]城市经济聚散论[D]. 冯先宁.四川大学 2004
[10]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王士君.东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城市空间重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D]. 刁琳琳.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城市形态演变过程的经济学分析[D]. 邢厚道.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上海工业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D]. 王慧敏.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基于产业集聚的东莞城市化模式研究[D]. 赵雪梅.暨南大学 2007
[5]产业集群战略与我国城市圈发展问题研究[D]. 卿文静.四川大学 2006
[6]大同市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 罗国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7]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D]. 徐秋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8]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D]. 蔡美香.西北大学 2006
[9]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理事实辨析[D]. 高相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0]聚集经济效应与我国城市化研究[D]. 周华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3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1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