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3 09:26
  “以史为鉴”,回首世界经济增长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市场经济取向下的金融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是至关重要的。但金融的这种重要性并不意味着金融在不同国家或者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应遵循同样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其间的缘由在于,在不同国家或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其经济增长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各自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由此也决定了经济增长对金融功能要求不同,从而也限定了金融发展的空间。作为服务于经济增长的金融只有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更高效的发挥自身的功能,才能促进经济增长,也才能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否则,如果金融发挥的功能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违背(表现为金融抑制或者金融的发展超越了外部条件所允许的空间),则金融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甚至损害经济的增长,最终又使自身失去发展的根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资源的增长及其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培育,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金融效率低下、金融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金融和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障碍。与速度和粗放式发展相比,金融效率问题是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从长远来...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平均、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技术效率比较图

国有银行,效率比较,总平均,效率


0.93000图3.7总平均、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纯技术效率比较图从图3.7可以看出,纯技术效率并没有象其它效率指标一样出现股份银行效率高于国有银行效率的情况,而是交替出现一者高于另一者的情况。这表明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股份银行效率并不一定高于国有银行效率。具体变化可分三段:其一,自1994年到1997年国有银行纯技术效率低于股份银行,而且1995年后两者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1995年商业银行改革虽然从总体上提高了技术效率,但主要是通过提高银行的规模效率而达到的(这一点在下面对规模效率的分析中可得到),而不是通过提高纯技术效率达到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比较图,国有银行,规模效率,总平均


华东师范大学2008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于股份银行之上,说明我国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切实提高了国有银行的自身效率。4、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规模效率的比较分析从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规模效率比较图3.5可以看出,股份银行的规模效率在样本期间基本上都比国有银行高。从绝对规模来说,国有银行的规模远远大于股份银行,但从实证的结果得出,国有银行并没有出现规模效应,反而有时出现规模递减效应,即规模扩大效率反而下降。而股份银行虽然规模小,但呈现的规模递增效应,说明只要股份银行规模增大,其综合效率却较高。总平均、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规模效率比较1.05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金融效率观下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检验[J]. 沈军.  上海金融. 2006(08)
[2]我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探析[J]. 岳正坤,王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03)
[3]金融结构、金融功能与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J]. 沈军,白钦先.  财贸经济. 2006(01)
[4]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J]. 李希义,任若恩.  生产力研究. 2005(01)
[5]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J]. 韩立岩,王哲兵.  经济研究. 2005(01)
[6]中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J]. 万寿桥,李小胜.  财经研究. 2004(06)
[7]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 胡宗义,宁光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8]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J]. 朱南,卓贤,董屹.  管理世界. 2004(02)
[9]DEA方法在四大国有银行经营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 汪新艳,夏德根.  金融与经济. 2003(12)
[10]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史永东,武志,甄红线.  预测. 2003(04)

博士论文
[1]中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D]. 徐涛.复旦大学 2003
[2]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 徐良平.西南财经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 阳小晓.湖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14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14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