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10:51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联台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的出台和生效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具有了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 《京都议定书》允许工业发达国家通过改善森林管理增加森林碳汇,部分抵消其二氧化碳减排额度;《京都议定书》还允许各国在清洁发展机制下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森林碳汇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森林碳汇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尽快开展研究。 本文从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经济发展以及森林碳汇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当今社会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资源性和商品性问题。森林碳汇作用使其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主要生产者,森林碳汇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得到全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森林碳汇及其经济、贸易问题,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资源论,进行了森林固碳形式、森林碳循环研究,提出了森林碳汇经...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


论文研究框架示意图

示意图,法国


温室效应占全部温室气体总温室效应的60%以上。法国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2’1,见图2一1。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由能源、交通、工业、建筑、农业以及废料等六个方面组成,法国200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9.%6。图2一1法国200。年沮室气体排放示意图地球上的各种碳源在受到自然力或者其它人为因素干扰时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与此同时各种碳汇也在不断吸收和固定碳元素,碳元素处于一种循环状态,这就是常说的碳循环。大体上说,人类在实现工业革命之前,自然界的碳循环基本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随着社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种破坏可能是不自觉的)。人类社会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其速度和数量己经远远超过了自然可以承受、可以吸收的正常量

示意图,示意图,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排放


温室效应占全部温室气体总温室效应的60%以上。法国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2’1,见图2一1。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由能源、交通、工业、建筑、农业以及废料等六个方面组成,法国200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9.%6。图2一1法国200。年沮室气体排放示意图地球上的各种碳源在受到自然力或者其它人为因素干扰时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与此同时各种碳汇也在不断吸收和固定碳元素,碳元素处于一种循环状态,这就是常说的碳循环。大体上说,人类在实现工业革命之前,自然界的碳循环基本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随着社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种破坏可能是不自觉的)。人类社会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其速度和数量己经远远超过了自然可以承受、可以吸收的正常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退耕还林工程与“三农”问题——以四川省为例[J]. 张国明,袁卫国,汪飞跃.  绿色中国. 2005(06)
[2]日本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J]. 邹晓勇.  绿色中国. 2005(04)
[3]也论林业的历史性转变[J]. 陈根长.  绿色中国. 2004(Z1)
[4]中国林业政策对减排温室气体的贡献[J]. 李海涛,袁家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05)
[5]森林固碳与释氧的经济核算[J]. 刘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
[6]森林退化、森林管理、植被破坏和恢复的定义与碳计量问题[J]. 张小全,侯振宏.  林业科学. 2003(04)
[7]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机制初探[J]. 周洪,张晓静.  中国林业. 2003(08)
[8]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J].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Z1)
[9]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 毛子军.  植物生态学报. 2002(06)
[10]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本质和中国应对策略[J]. 高广生.  中国能源. 2002(07)



本文编号:2916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16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7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