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01:36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中国来说,稳定和增加粮食生产必须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目标。近年来,国内外粮食供应和价格的不稳定形势,增加了提高粮食生产的紧迫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粮食生产所依赖的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明显,并且绝大多数减少的是粮食播种面积。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非农建设占用农业耕地现象突出。在粮食安全任务紧迫、现有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及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粮食作物生产布局,明确各区域粮食生产发展取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本文着重探讨三方面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态势如何?背后的驱动机制是什么?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本文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综述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GIS、空间统计等方法,详细地分析了粮食、小麦、稻谷和玉米生产布局历史变迁与空间集聚状况,分阶段归纳其特点,并探讨现有粮食生产布局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目前最广泛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层面对粮食、小麦、稻谷和玉米进行分区域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在县域层面对粮食进行分时间的影...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粮食作物生产比重情况(197村007年)
少 少少行一产产 .....,一 一一一户,洲一.、 、 、图3.15粮食生产产t空间相关性散点图(1978, l990,2007年)资料来源:本研究依据统计数据运用GeoDAO.9.5软件计算整理.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省域粮食作物生产的空间集聚特征,这里使用GeoDAO.9.1(Anselin,2003)计算并画出了 LocalMo邝叮,51空间相关分析聚类(Cluster)地图(图3.16)。该地图可视化地显示了粮食作物生产的空间集聚及差异情况。省域的粮食生产助 caiMO介m,51空间自相关聚类图(图3.16)更加清晰地显示了 1978一2007年粮食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图中托沙.兀沙表示粮食生产产量高的地区被粮食生产产量高的其他地区所包围
里计算了粮食产量的局域空间自相关指数。以此进一步证明中国省域之间在地理表现出的空间相关性及集聚性。1978年、1990年、2007年三个时段的粮食产t LoealMoran,51指数散点图(图3.15)显示, LOealMoran,51指数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间的粮食生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了正向相关的关系,从整体上讲是存在空间相关性的,正的空间相关代表相邻地区的特性类似,也就是说中国粮食生产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现象,其区域化布局特征明显。 LocalMoran,51指数散点图展示了空间滞后 WOUTPUT作为纵轴和OUTpuT作为横轴的分布情况。其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J]. 王立平,任志安.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6)
[2]中国水稻生产布局变动分析[J]. 钟甫宁,刘顺飞. 中国农村经济. 2007(09)
[3]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J]. 陆文聪,梅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4]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 胡青峰,张子平,何荣,牛遂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7(02)
[5]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 吴玉鸣. 世界经济文汇. 2007(02)
[6]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J]. 刘玉杰,杨艳昭,封志明. 资源科学. 2007(02)
[7]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发展时空分异影响的评价方法[J]. 李国胜,郭兆成. 地理研究. 2007(01)
[8]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 陈晓玲,李国平. 经济科学. 2006(05)
[9]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在农作物布局中的应用[J]. 翟鸿雁. 现代农业科技. 2006(10)
[10]中外区域经济政策对比[J]. 吕允英,刘慧. 当代经济. 2006(09)
博士论文
[1]我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D]. 董国新.浙江大学 2007
[2]中国水稻布局变化研究[D]. 刘顺飞.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 马文杰.华中农业大学 2006
[4]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经济学研究[D]. 董春.复旦大学 2006
[5]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 张士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6]比较优势与中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D]. 叶春辉.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5002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粮食作物生产比重情况(197村007年)
少 少少行一产产 .....,一 一一一户,洲一.、 、 、图3.15粮食生产产t空间相关性散点图(1978, l990,2007年)资料来源:本研究依据统计数据运用GeoDAO.9.5软件计算整理.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省域粮食作物生产的空间集聚特征,这里使用GeoDAO.9.1(Anselin,2003)计算并画出了 LocalMo邝叮,51空间相关分析聚类(Cluster)地图(图3.16)。该地图可视化地显示了粮食作物生产的空间集聚及差异情况。省域的粮食生产助 caiMO介m,51空间自相关聚类图(图3.16)更加清晰地显示了 1978一2007年粮食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图中托沙.兀沙表示粮食生产产量高的地区被粮食生产产量高的其他地区所包围
里计算了粮食产量的局域空间自相关指数。以此进一步证明中国省域之间在地理表现出的空间相关性及集聚性。1978年、1990年、2007年三个时段的粮食产t LoealMoran,51指数散点图(图3.15)显示, LOealMoran,51指数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间的粮食生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了正向相关的关系,从整体上讲是存在空间相关性的,正的空间相关代表相邻地区的特性类似,也就是说中国粮食生产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现象,其区域化布局特征明显。 LocalMoran,51指数散点图展示了空间滞后 WOUTPUT作为纵轴和OUTpuT作为横轴的分布情况。其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J]. 王立平,任志安.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6)
[2]中国水稻生产布局变动分析[J]. 钟甫宁,刘顺飞. 中国农村经济. 2007(09)
[3]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J]. 陆文聪,梅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4]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 胡青峰,张子平,何荣,牛遂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7(02)
[5]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 吴玉鸣. 世界经济文汇. 2007(02)
[6]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J]. 刘玉杰,杨艳昭,封志明. 资源科学. 2007(02)
[7]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发展时空分异影响的评价方法[J]. 李国胜,郭兆成. 地理研究. 2007(01)
[8]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 陈晓玲,李国平. 经济科学. 2006(05)
[9]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在农作物布局中的应用[J]. 翟鸿雁. 现代农业科技. 2006(10)
[10]中外区域经济政策对比[J]. 吕允英,刘慧. 当代经济. 2006(09)
博士论文
[1]我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D]. 董国新.浙江大学 2007
[2]中国水稻布局变化研究[D]. 刘顺飞.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 马文杰.华中农业大学 2006
[4]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经济学研究[D]. 董春.复旦大学 2006
[5]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 张士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6]比较优势与中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D]. 叶春辉.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5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2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