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同的内生机理及模式研究 ——基于新兴古典框架

发布时间:2021-01-12 01:12
  中国经济未来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城镇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城镇化。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目前研究大多将城市化问题人为的与产业发展割裂开来,致使成果偏离城市化本质研究。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层面上,围绕产业集群与城市协同演化的内生机理这一核心议题,通过构建超边际演化模型,探寻协同过程中内生动力因素的作用过程;在实践层面上,通过东莞与昆山的案例剖析,凝练不同协同模式下的路径特征。研究成果对于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和城市都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而且伴随分工的深化,产业迂回度不断增加,新的市场被不断创造,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相应扩展。然而,集群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并非没有界限,当边际交易成本大于边际分工收益时将出现城市层级化和产业转移现象。也正是由于国际性产业转移,催生了“自下而上”的东莞城市化模式,该模式下协同过程的最大特征就是以乡镇为中心的簇团式的“点状”城市化萌芽和半城市化发展阶段。与此模式不同,昆山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协同过程,该模式具有很强的行政背景,以本地劳动力...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同的内生机理及模式研究 ——基于新兴古典框架


000~2011年城乡收入差距情况

变化情况图,就业结构,农村人口,变化情况


978~2012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农村人口变化情况

人口城市化,增长情况,河南省,统计公报


图 3-3 河南省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增长情况图资料来源:《2012 河南统计年鉴》和 2012 年河南省统计公报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南省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见图 3-3),自“十五”末开始,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傅利平,李军辉,周小明.  城市问题. 2013(01)
[2]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来了[J]. 赵晓,陈金保.  商周刊. 2012(23)
[3]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 仇保兴.  行政管理改革. 2012(11)
[4]我国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J]. 邓泽霖,胡树华,张文静.  技术经济. 2012(10)
[5]共生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机理研究[J]. 刘友金,袁祖凤,周静,姜江.  中国软科学. 2012(08)
[6]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两种模式[J]. 崔裴,李慧丽.  城市问题. 2012(06)
[7]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建议[J]. 卢涛.  财政研究. 2012(05)
[8]化地不化人的城市化符合中国国情吗?——人口密集型的“老浦西”和土地资本密集型的“新浦东”的历史比较[J]. 文贯中,熊金武.  城市规划. 2012(04)
[9]河北省工业聚集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模式分析[J]. 谷慧玲,贾冀南,刘翠翠.  商业时代. 2012(08)
[10]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战略引领与路径突破[J]. 李程骅.  江海学刊. 2012(02)

博士论文
[1]中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与集聚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波.吉林大学 2009
[2]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D]. 高帆.西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71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71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