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测度
发布时间:2021-01-25 21:21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农—林—牧交错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自然背景,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发展路径,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以为提高生态脆弱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文章依据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发展机理,建立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量化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技术和系统聚类法对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进行分析,最后剖析了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的内在驱动因素。
【文章来源】:统计与决策. 2020,36(1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格局研究[J]. 王宾,于法稳.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3)
[2]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及其胁迫关系探讨[J]. 吕越,陈忠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3)
[3]西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测度[J]. 高新才,杨芳. 城市问题. 2016(12)
[4]广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分析与预测[J]. 凌立文,余平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计量分析——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 王家庭,毛文峰. 经济地理. 2016(06)
[6]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 张引,杨庆媛,闵婕. 地理学报. 2016(05)
[7]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 方创琳,周成虎,顾朝林,陈利顶,李双成. 地理学报. 2016(04)
[8]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与优化探讨[J]. 张荣天,焦华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7)
[9]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 安瓦尔·买买提明,塔世根·加帕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 黄金川,方创琳. 地理研究. 2003(02)
本文编号:2999917
【文章来源】:统计与决策. 2020,36(1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格局研究[J]. 王宾,于法稳.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3)
[2]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及其胁迫关系探讨[J]. 吕越,陈忠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3)
[3]西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测度[J]. 高新才,杨芳. 城市问题. 2016(12)
[4]广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分析与预测[J]. 凌立文,余平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计量分析——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 王家庭,毛文峰. 经济地理. 2016(06)
[6]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 张引,杨庆媛,闵婕. 地理学报. 2016(05)
[7]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 方创琳,周成虎,顾朝林,陈利顶,李双成. 地理学报. 2016(04)
[8]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与优化探讨[J]. 张荣天,焦华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7)
[9]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 安瓦尔·买买提明,塔世根·加帕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 黄金川,方创琳. 地理研究. 2003(02)
本文编号:2999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99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