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协调分析的山东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4 01:19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同时经济发展也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山东省创新驱动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7年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前后耦合协调程度存在阶段性变化,尽管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二者较好地维持了耦合发展,但尚未形成同步协调的发展趋势,仍需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促进成果转化、调整经济结构等措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反哺创新的双赢。
【文章来源】:科学与管理. 2020,40(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增长速度
从协调度来看,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前后上升速度存在变化,2009年之前上升速度较快,2009年之后上升速度放缓。根据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协调度的取值一方面取决于耦合度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两个系统的综合指数值,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均逐年上升,这是协调度保持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而耦合度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导致了协调度前期增速较快而后期增速放缓。进一步对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进行计算,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创新能力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以2009年为分界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说明创新能力指数在2009年之前增长较快,但2009年之后变动越来越小。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的变动较平稳。图4 山东区域创新、经济发展变异演变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J]. 李二玲,崔之珍. 地理科学. 2018(09)
[2]基于耦合理论的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 刘佐菁,闫晓旭,陈建新.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5)
[3]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广东为例[J]. 肖田野,罗广宁,陈丹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5)
[4]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谢彦龙,李同昇,李梦雪,陈云莎,王昭,赵新政.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2)
[5]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J]. 刘跃,卜曲,彭春香.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3)
[6]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彭迪云,刘畅,周依仿.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7)
[7]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J]. 杨武,杨淼.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3)
[8]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曹裕,胡韩莉.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06)
[9]1978—20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一个非参数分解框架[J]. 董敏杰,梁泳梅. 经济研究. 2013 (05)
[10]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市2010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陈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2)
本文编号:3117459
【文章来源】:科学与管理. 2020,40(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增长速度
从协调度来看,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前后上升速度存在变化,2009年之前上升速度较快,2009年之后上升速度放缓。根据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协调度的取值一方面取决于耦合度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两个系统的综合指数值,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均逐年上升,这是协调度保持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而耦合度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导致了协调度前期增速较快而后期增速放缓。进一步对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进行计算,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创新能力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以2009年为分界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说明创新能力指数在2009年之前增长较快,但2009年之后变动越来越小。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的变动较平稳。图4 山东区域创新、经济发展变异演变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J]. 李二玲,崔之珍. 地理科学. 2018(09)
[2]基于耦合理论的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 刘佐菁,闫晓旭,陈建新.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5)
[3]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广东为例[J]. 肖田野,罗广宁,陈丹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5)
[4]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谢彦龙,李同昇,李梦雪,陈云莎,王昭,赵新政.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2)
[5]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J]. 刘跃,卜曲,彭春香.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3)
[6]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彭迪云,刘畅,周依仿.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7)
[7]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J]. 杨武,杨淼.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3)
[8]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曹裕,胡韩莉.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06)
[9]1978—20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一个非参数分解框架[J]. 董敏杰,梁泳梅. 经济研究. 2013 (05)
[10]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市2010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陈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2)
本文编号:3117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1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