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26 03:39
  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同质的假设不符合事实,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将劳动力看作同质的,虽然可以简化模型并得出基本的经济规律,但是忽视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个体差异的事实以及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迁移的重要特征。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选择性倾向:能够实现转移的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本文注意到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及其带来的四个问题:农业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就业的非正规性、农民工市民化困难、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劳动力选择性迁移对我国二元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不象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所预示的那样只要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能实现工业化。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虽然总体上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可实际上影响了我国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质量。由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劳动力低素质化,陷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农村劳动力转移停滞了;同时,从农人员低素质化阻碍了农业进一步的发展。相对于城市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有限,只能实现非正规就业,市民化困难,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的进程。解决这些...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相关的概念
    1.3 先进国家和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
        1.3.1 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
        1.3.2 台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二章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
        2.1.1 古典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2.1.2 新古典主义模型
        2.1.3 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
    2.2 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征的实证研究
        2.2.1 国外转移劳动力的特征
        2.2.2 国内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特征
    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的实证分析
        2.3.1 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福利的影响
        2.3.4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3.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二元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征
    3.1 我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的进程
        3.1.1 我国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规模及结构的变化趋势
    3.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及原因
        3.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年龄选择性
        3.2.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性
        3.2.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化程度选择性
        3.2.4 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的原因
第四章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村、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
    4.1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农业人力资本的动态深化
        4.1.1 选择性转移与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
        4.1.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农业人力资本的深化条件
    4.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经验考察
        4.2.1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经验考察
        4.2.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影响
    4.3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五章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影响
    5.1 劳动力质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1.1 理论模型
        5.1.2 实证模型
        5.1.3 数据及回归结果
        5.1.4 模型结论
    5.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和发展影响的宏观考察
        5.2.1 农村劳动力择优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2.2 农村劳动力择优转移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5.2.3 我国农业产出增长的原因
    5.3 结论及政策建议
        5.3.1 本章结论
        5.3.2 政策建议
第六章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
    6.1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劳动结构效应
        6.1.2 劳动结构效应的计算方法
        6.1.3 我国劳动结构效应及其对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的影响
        6.1.4 我国劳动结构效应的变化趋势
        6.1.5 我国劳动结构效应单调变化的原因——农村劳动力择优转移
    6.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工业化与城市化
        6.2.1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工业化
        6.2.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城市化
    6.3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非农产业和谐发展
        6.3.1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二元经济一元化的静态效应
        6.3.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要素互补对二元经济一元化的动态效应
    6.4 结论及政策建议
        6.4.1 本章结论
        6.4.2 解决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问题的政策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J]. 郭熙保,黄灿.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2)
[2]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影响和效果[J]. 盛来运.  统计研究. 2007(10)
[3]异质人力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以上海市为例[J]. 刘传江,董延芳.  中国人口科学. 2007(04)
[4]日本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分析与借鉴[J]. 熊桉.  经济问题. 2007(02)
[5]台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J]. 张雅丽.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3)
[6]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内生农业发展——兼论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的农业发展动力[J]. 郭剑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7]从人力资本看中国二元经济中的城乡差距问题[J]. 侯风云,张凤兵.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8]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 刘秀梅,田维明.  管理世界. 2005(01)
[9]农村工业化以及人力资本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J]. 陈玉宇,邢春冰.  经济研究. 2004(08)
[10]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与非农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的考察[J]. 任国强.  南开经济研究. 2004(03)



本文编号:3160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60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4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