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我国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以大庆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0 01:04
  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廉价的资源支撑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是我国近几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定价过低造成资源大量、无效地消耗,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加速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速度,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瓶颈,严重影响了国家和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清晰而准确的界定,是研究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评测方法,论证了我国资源城市目前都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对模型的引申证实了我国资源城市存在“双重”生态赤字。运用博弈理论进行分析,在目前的资源管理体制下,各行为主体不会自觉地选择可持续的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行为主体有共谋组成更大的联盟体以获取更多利益的意愿,弱势群体的利益往往受到强势联盟体的侵占。居民后代由于缺少强势代言人,其利益往往被忽视。因此,在资源城市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最大权利的中央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用核心—边缘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模型中反映产业集聚的各参数范围,实际数据证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集聚的发展阶段。而我国大部分资源城市处于中老年期,资源开采深度增加、资源丰度减少,资源产业已进入规模报酬不变甚至递减阶段,而国家的资源...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资源
        1.2.2 资源城市
        1.2.3 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
        1.3.1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2 主要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2.1 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溯源
        2.1.1 国外学者对资源城市的理论研究
        2.1.2 国内学者对资源城市的理论研究
    2.2 资源城市的发展规律
        2.2.1 资源的产量变化规律
        2.2.2 资源型企业效益变化规律
        2.2.3 资源城市人口变化规律
        2.2.4 资源初加工业变化规律
        2.2.5 资源城市发展演化规律
    2.3 我国资源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3.1 我国资源城市兴起的突发性
        2.3.2 我国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性
        2.3.3 城市空间布局分散性
        2.3.4 城市功能的双重性
        2.3.5 城市管理的割裂性
        2.3.6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性
        2.3.7 转型动力的不足性
        2.3.8 生态环境的危机性
        2.3.9 资源价格的扭曲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评价
    3.1 生态足迹模型简介
        3.1.1 生态足迹定义
        3.1.2 生态生产性土地
        3.1.3 生态承载力
    3.2 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与计算过程
        3.2.1 各项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分量计算
        3.2.2 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3.2.3 生态承载力计算
        3.2.4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计算
        3.2.5 地区可持续性类型的生态足迹评价
        3.2.6 资源城市生态足迹计算的特殊性
    3.3 典型资源城市生态足迹计算
        3.3.1 以淮北市数据为例演示计算过程
        3.3.2 我国资源城市生态足迹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资源城市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
    4.1 博弈论发展简介
    4.2 博弈理论在我国资源领域的应用
    4.3 博弈论基本内容
    4.4 中央政府与资源消费企业的博弈过程
    4.5 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演绎“公共地悲剧”
    4.6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资源开采方式
    4.7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4.8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4.9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共谋现象
    4.10 资源城市内存在的合作博弈问题
    4.11 资源的代际利用博弈
    4.12 克服资源不可持续开采的博弈方法
    4.1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集聚效应对资源城市的影响
    5.1 空间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5.2 空间集聚理论简介
    5.3 空间集聚模型分析
        5.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5.3.2 区域均衡稳定性模拟过程
    5.4 我国资源城市的集聚与分散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源合理定价及利用模型
    6.1 自然资源定价理论
    6.2 自然资源定价准则
    6.3 自然资源定价的主要模型
        6.3.1 影子价格模型
        6.3.2 机会成本模型
        6.3.3 资源价格顺算加成模型
        6.3.4 资源逆算净价模型
        6.3.5 完全生产价格模型
    6.4 资源的有效利用模型
    6.5 资源最优利用市场失灵的解决途径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资源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7.1 国外资源城市转型的经验与教训
    7.2 我国资源城市转型的政策研究
        7.2.1 实行资源的属地管理和有偿使用
        7.2.2 合理定位资源产业,促进地区产业集聚形成
        7.2.3 建立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资金支撑系统
        7.2.4 建立多元化的资源获取渠道
        7.2.5 制定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
        7.2.6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7.2.7 资源城市接替产业选择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以大庆市为例探讨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8.1 大庆市基本情况
        8.1.1 区位状况
        8.1.2 资源状况
        8.1.3 产业状况
    8.2 大庆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2.1 财力不足,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良性机制难以形成
        8.2.2 油田储采比例失衡,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8.2.3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
        8.2.4 产业与空间主要集聚在石油行业,替代产业集中度较低
        8.2.5 大型企业与地方中小企业脱节,经济环境有待完善
        8.2.6 资本集聚度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健全
    8.3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大庆可持续发展现状
    8.4 大庆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8.4.1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8.4.2 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石油产品深加工
        8.4.3 发掘优势产业,加速发展替代产业
        8.4.4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区域发展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油税”与中国农机化发展[J]. 孙米强,杨忠直.  中国农机化. 2006(02)
[2]大庆市:从GDP流动及财富分配上看经济发展之得失[J]. 宋彦超.  统计与咨询. 2005(06)
[3]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 王辉,郑祥民,许健.  软科学. 2005(05)
[4]包头市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郝翠晔,邢恩德,奈民夫·那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5]战略矿产资源保障方式研究[J]. 樊相如,王晓东.  中国矿业. 2005(06)
[6]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生态足迹[J]. 陈丽萍,杨忠直.  世界经济研究. 2005(05)
[7]石油资源型城市与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 宋鲁.  大庆社会科学. 2005(02)
[8]安徽省生态足迹分析[J]. 许信旺.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3)
[9]资源型城市中资源型产业升级的政府与企业投资博弈研究[J]. 尹建华.  工业技术经济. 2005(01)
[10]有关矿产资源问题的博弈分析[J]. 郭进平,张惠丽,卢才武,李江武.  金属矿山. 2005(02)

博士论文
[1]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研究[D]. 孙淼.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 沈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5
[3]基于空间综合生态足迹分析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 谢鸿宇.武汉大学 2004
[4]基于博弈论的员工激励与合作的机制研究[D]. 张朝孝.重庆大学 2003
[5]自然资源混合市场机制及其优化研究[D]. 王万山.浙江大学 2003
[6]耗竭性资源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 徐兰军.中南大学 2003
[7]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葛震远.福建师范大学 2002
[8]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 刘云刚.东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章鸣.浙江大学 2004
[2]四川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D]. 邓跞.西南交通大学 2003
[3]中国省级区域生态占用的计算与分析[D]. 鲁丰先.河南大学 2003
[4]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生态足迹评价[D]. 牛树海.河南大学 2002
[5]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政府博弈与政策研究[D]. 蔡洋.河北工业大学 2002
[6]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研究[D]. 李猛.大连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78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178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0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