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我国应用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3 11:14
货币政策的功能是通过政策工具的操作实现中央银行特定货币政策目标,这一功能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密不可分。现行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有两大类型:“相机抉择(discretion)”和“规则行事(rule)”。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规则与相机抉择孰优孰劣的问题尚无公认的定论。虽然货币政策规则可以通过稳定社会公众预期来消除内生性的通货膨胀倾向,加强货币政策可信性,但规则政策面临一个由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规范性问题,就是其不能顾及到未预期到的产出和价格的波动,明显缺乏相机抉择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则一直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具有浓厚的“相机抉择”的色彩,在1993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前尤为突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呈“松—紧—松”的态势,导致了我国经济运行总是处于“过冷”或“过热”的交替之中。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已经开始出现明显变化。目前无论是决策部门还是研究部门主张货币政策操作按“规则”行事。在“九五”计划中,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按季度公布Μ1和Μ2的增长率,这一货币政策规则的运用无疑是...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相机抉择还是规则行事?
1.1.1 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含义
1.1.2 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之争的历史发展沿革
1.2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实践
1.2.1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
1.2.2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以规则为主辅以一定程度的相机抉择
1.3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3.2 选题的实际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方案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1.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1.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5.3 遇到的难题及未来工作的展望
2. 规则与相机抉择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内在含义及历史发展
2.1.1 货币政策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理论的历史发展
2.1.2 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含义
2.1.3 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研究的最新发展
2.1.4 小结
2.2 国内外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2.3 国内对规则与相机抉择已有研究的不足
3. 研究基础——基于新凯恩斯经济学的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微观阐释
3.1 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货币政策传统经济学阐释
3.1.1 货币政策传统模型阐释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
3.1.2 Barro-Gordon 模型中通货膨胀偏差的理论阐释
3.1.3 巴罗和戈登的声誉均衡方案模型
3.2 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货币政策的现代经济学阐释
3.2.1 货币政策分析的基础框架
3.2.2 相机抉择下的最优货币政策
3.2.3 规则行事下的通货膨胀偏差问题
3.2.4 工具变量的选择
3.3 基于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泰勒规则阐释
3.4 小结
4. 规则与相机抉择适用性条件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4.1 我国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货币政策成分分解分析
4.1.1 SVaR 模型介绍
4.1.2 我国规则与相机抉择操作成分分解的实证分析
4.2 规则与相机抉择适用条件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4.2.1 规则与相机抉择适用条件解析
4.2.2 我国的规则与相机抉择适用条件实证分析
4.3 小结
5.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设计实证研究
5.1 货币政策分析框架与规则行事反应函数
5.1.1 央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理论介绍
5.1.2 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理论介绍
5.2 利率型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适用性初探
5.2.1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利率型规则理论介绍
5.2.2 我国新凯恩斯经济学框架适用性实证分析
5.3 利率型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适用性实证检验
5.3.1 模型估计方法介绍
5.3.2 我国利率型规则适用性实证分析
5.3.3 我国利率型规则适用性的稳健型检验
5.4 小结
6. 规则行事方向下我国相机抉择操作的实证研究
6.1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
6.1.1 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介绍
6.1.2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模型和系数不确定实证研究
6.2 我国预期通货膨胀率目标值估计的实证研究
6.2.1 预期通货膨胀率目标值估计的理论介绍
6.2.2 状态空间模型介绍
6.2.3 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目标值估计的实证分析
6.3 小结
7. 包含资产价格的利率型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构建和应用
7.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介绍
7.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介绍
7.1.2 货币政策中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理论介绍
7.2 加入股票价格的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反应函数实证研究
7.2.1 简约式和结构式模型介绍
7.2.2 我国包含股票价格的最优利率型规则构建的实证分析
7.2.3 结论
7.3 基于资产价格构建我国货币政策最优利率规则
7.3.1 包含所有资产价格的模型介绍
7.3.2 我国包含资产价格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构建的实证分析
7.3.3 构造我国的最优利率规则
7.4 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构建我国金融状况指数
7.4.1 金融状况指数介绍
7.4.2 根据货币政策最优规则构建我国金融状况指数
7.5 小结
8. 利率型规则货币政策在我国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8.1 货币供应量规则及在我国的应用介绍
8.1.1 货币供应量规则提出背景
8.1.2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理论基础
8.1.3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操作方式
8.1.4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实践情况
8.1.5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实施条件
8.1.6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缺陷
8.2 货币供应规则在我国执行的现实及不足
8.2.1 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8.2.2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国内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8.3 货币供应量规则与利率规则比较实证研究
8.3.1 货币供应量规则与利率规则的联系与转化
8.3.2 货币供应量规则与利率规则的比较实证研究
8.4 结论及建议
9. 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 张屹山,张代强. 经济研究. 2007(03)
[2]泰勒规则的实证问题及在中国的检验[J]. 卞志村. 金融研究. 2006(08)
[3]开放经济中的泰勒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J]. 王胜,邹恒甫. 统计研究. 2006(03)
[4]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 王建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1)
[5]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回顾[J]. 卞志村,毛泽盛. 世界经济. 2005(12)
[6]金融形势指数(FCI)的中国实证[J]. 王玉宝. 上海金融. 2005(08)
[7]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及中国货币状况指数[J]. 陈雨露,周晴. 世界经济. 2004(07)
[8]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依据及其原创性论述[J]. 陈雨露,边卫红. 国际金融研究. 2004(06)
[9]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新进展[J]. 谢平,刘斌. 金融研究. 2004(02)
[10]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及其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J]. 卜永祥,周晴. 金融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202423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相机抉择还是规则行事?
1.1.1 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含义
1.1.2 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之争的历史发展沿革
1.2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实践
1.2.1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
1.2.2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以规则为主辅以一定程度的相机抉择
1.3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3.2 选题的实际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方案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1.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1.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5.3 遇到的难题及未来工作的展望
2. 规则与相机抉择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内在含义及历史发展
2.1.1 货币政策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理论的历史发展
2.1.2 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含义
2.1.3 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研究的最新发展
2.1.4 小结
2.2 国内外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2.3 国内对规则与相机抉择已有研究的不足
3. 研究基础——基于新凯恩斯经济学的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微观阐释
3.1 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货币政策传统经济学阐释
3.1.1 货币政策传统模型阐释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
3.1.2 Barro-Gordon 模型中通货膨胀偏差的理论阐释
3.1.3 巴罗和戈登的声誉均衡方案模型
3.2 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货币政策的现代经济学阐释
3.2.1 货币政策分析的基础框架
3.2.2 相机抉择下的最优货币政策
3.2.3 规则行事下的通货膨胀偏差问题
3.2.4 工具变量的选择
3.3 基于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泰勒规则阐释
3.4 小结
4. 规则与相机抉择适用性条件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4.1 我国相机抉择与规则行事货币政策成分分解分析
4.1.1 SVaR 模型介绍
4.1.2 我国规则与相机抉择操作成分分解的实证分析
4.2 规则与相机抉择适用条件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4.2.1 规则与相机抉择适用条件解析
4.2.2 我国的规则与相机抉择适用条件实证分析
4.3 小结
5.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设计实证研究
5.1 货币政策分析框架与规则行事反应函数
5.1.1 央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理论介绍
5.1.2 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理论介绍
5.2 利率型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适用性初探
5.2.1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利率型规则理论介绍
5.2.2 我国新凯恩斯经济学框架适用性实证分析
5.3 利率型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适用性实证检验
5.3.1 模型估计方法介绍
5.3.2 我国利率型规则适用性实证分析
5.3.3 我国利率型规则适用性的稳健型检验
5.4 小结
6. 规则行事方向下我国相机抉择操作的实证研究
6.1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
6.1.1 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介绍
6.1.2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模型和系数不确定实证研究
6.2 我国预期通货膨胀率目标值估计的实证研究
6.2.1 预期通货膨胀率目标值估计的理论介绍
6.2.2 状态空间模型介绍
6.2.3 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目标值估计的实证分析
6.3 小结
7. 包含资产价格的利率型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构建和应用
7.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介绍
7.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介绍
7.1.2 货币政策中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理论介绍
7.2 加入股票价格的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反应函数实证研究
7.2.1 简约式和结构式模型介绍
7.2.2 我国包含股票价格的最优利率型规则构建的实证分析
7.2.3 结论
7.3 基于资产价格构建我国货币政策最优利率规则
7.3.1 包含所有资产价格的模型介绍
7.3.2 我国包含资产价格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构建的实证分析
7.3.3 构造我国的最优利率规则
7.4 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构建我国金融状况指数
7.4.1 金融状况指数介绍
7.4.2 根据货币政策最优规则构建我国金融状况指数
7.5 小结
8. 利率型规则货币政策在我国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8.1 货币供应量规则及在我国的应用介绍
8.1.1 货币供应量规则提出背景
8.1.2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理论基础
8.1.3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操作方式
8.1.4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实践情况
8.1.5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实施条件
8.1.6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缺陷
8.2 货币供应规则在我国执行的现实及不足
8.2.1 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8.2.2 货币供应量规则的国内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8.3 货币供应量规则与利率规则比较实证研究
8.3.1 货币供应量规则与利率规则的联系与转化
8.3.2 货币供应量规则与利率规则的比较实证研究
8.4 结论及建议
9. 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 张屹山,张代强. 经济研究. 2007(03)
[2]泰勒规则的实证问题及在中国的检验[J]. 卞志村. 金融研究. 2006(08)
[3]开放经济中的泰勒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J]. 王胜,邹恒甫. 统计研究. 2006(03)
[4]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 王建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1)
[5]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回顾[J]. 卞志村,毛泽盛. 世界经济. 2005(12)
[6]金融形势指数(FCI)的中国实证[J]. 王玉宝. 上海金融. 2005(08)
[7]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及中国货币状况指数[J]. 陈雨露,周晴. 世界经济. 2004(07)
[8]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依据及其原创性论述[J]. 陈雨露,边卫红. 国际金融研究. 2004(06)
[9]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新进展[J]. 谢平,刘斌. 金融研究. 2004(02)
[10]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及其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J]. 卜永祥,周晴. 金融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202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20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