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辽吉两省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4 21:50
  本研究主要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辽吉两省玉米生产的经济背景及可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Tornqvist指数法测算辽吉两省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率)水平,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辽吉两省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了全面把握全要素生产率的投入产出分析的国际前沿动态,本文通过研究比较国外和国内学者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和方法,并且选择引用DEA的研究模型,进行了DEA理论框架分析和试运算,选用了文本的研究方法。模型上选择了适应玉米生产的研究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整、修正。为使统计数据与研究方法相匹配,本文用以价格为权数的Torngvist指数法测算辽吉两省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用不需要价格数据、只需要数量数据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辽吉两省各样本县的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投入产出数据库,即1995~2005年辽吉两省分县跨年度的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分别与TFPIP1.0和DEAP2.1测算软件相连接,实现了可视化、规范化的计量分析,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实用性分析工具。通过实证分析辽吉...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辽吉两省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辽宁省和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划图

吉林省,辽宁省,优势明显,玉米


除技术因素外农业制度、环境、资源察赋、劳动力素质、土地规模等等因素也会影响玉米生产的发展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图3一4辽吉两省玉米每亩产量(1952年一2005年)Figurc3一 4UaoningandJilinPro咖 cesofeom刃 eldPermu(1952一2005)数据来源:新中国五十年农业统计资料和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由图3一4可知,辽宁省从1952一1981年玉米亩产始终高于吉林省,而且优势明显,但是从1982年起,吉林省玉米亩产开始与辽宁省持平并且很快超过辽宁省,但二者的波动趋势基本相同。如果计算亩产增长速度,1952一1982年,吉林省玉米亩产年均增长3.05%,辽宁省年均增长1.87%,吉林省快于辽宁省,但由于吉林省亩产绝对水平底,因此吉林省的亩产仍低于辽宁省

曲线,农产品成本,资料汇编,玉米生产


认认\狱 狱~~~一~斌\卜冻~~-·-,一 一一一‘一一铸裸二牛t仁泪‘ ‘图3一5辽吉两省用工数量(1979年一2005年)Figure3一 5thenumberofe哪 loymentbetweenUaoningandJilinprovinees(1979一2005)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1979~2005图3一5可以说明,在1979年,辽宁省玉米生产用工数量远远高于吉林省,但从1979年一1987年快速下降50.67%,曲线从1987年开始,两省玉米生产用工曲线几乎焦灼在一起,吉林省略高于辽宁省,用工数量都在8左右。两省用工数量27年间整体呈下降趋势。111孤’…蘸蒸粼氰赢鑫级潺鑫薰…蘸蘸赢;赢鑫礴 礴lll一洲〔蘸蘸薰蘸瓢l蘸{l赢馨瓢羹{黝l鑫纂蘸蘸薰蘸羹 羹……{矍臀赘瞿 瞿。 。· 001979195210531955一957一95919引10931905一90719。咨乏001玉003200555一 一辽,一吉,一 一{{{薰赢粼氰赢巍撇靡蘸巍l蘸薰氰)赢鑫婉 婉罐罐蘸摹瓤罐缨黔黔耀瓢爆癫暴蘸鬃 :::图3一6辽吉两省每亩用工作价(1979年一2005年)Figure3· 6Liao址 ngandJilinProvineesatworkwithPermu(1979一2005)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79一2005两省用工作价比较可知,1991年之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玉米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4年[J]. 杨春,陆文聪.  农业技术经济. 2007(04)
[2]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水稻生产为例[J]. 张越杰,霍灵光,王军.  中国农村经济. 2007(05)
[3]我国水稻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J]. 王明利,吕新业.  农业技术经济. 2006(06)
[4]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分析:1978~2004年——基于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的实证研究[J]. 李静,孟令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5)
[5]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对产出的贡献[J]. 陈卫平.  经济问题. 2006(02)
[6]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损失测算[J]. 刘树坤,杨汭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
[7]我国小麦生产效率的DEA分析[J]. 张冬平,冯继红.  农业技术经济. 2005(03)
[8]DEA方法在小麦生产效率衡量中的应用[J]. 黄映晖,戎承法,张正河.  农业技术经济. 2004(05)
[9]中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J]. 孟令杰,张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10]中国棉花生产效率变动:1990~2001——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 孙林,孟令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02)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生产率测算及实证研究[D]. 张永霞.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265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265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