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13:04
股份公司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制度效应。但是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却始终困扰着股份公司的发展,甚至威胁着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公司治理就是解决前述问题的各种制度和机制的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公司治理的体系结构,廓清了公司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两大部分共七大要素,其中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规范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董事之间以及董事与经理之间的授权、监督、总称。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公司治理的有关理论,提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实践问题的有效措施。激励和约束;外部治理机制包括法律机制、监管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文章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公司治理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了公司治理发展动态,得出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公司治理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趋同倾向。文章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二元股份结构及治理缺陷,并就此提出了在现有的股权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些改革措施,包括改革股东投票机制、建立全国性证券投资者机构、改革独立董事制度等,其中重点研究了流通股股东委托托管券商代理投票制和独立董事的...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公司治理与东南亚金融危机
1.1.2 美国证券市场丑闻与公司治理
1.1.3 我国股份制及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公司治理
1.2 选题的意义
1.2.1 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
1.2.2 引进外资、扩大开放
1.2.3 动员社会资金,增加社会投资
1.2.4 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方法、结构和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文章结构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公司治理体系结构研究
2.1 公司概论
2.1.1 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2.1.2 公司的功能
2.2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2.3 公司治理的概念、主体和客体
2.3.1 公司治理的概念
2.3.2 公司治理的主体和客体
2.4 公司治理的体系结构
2.4.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2.4.2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第三章 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与发展动态
3.1 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
3.1.1 英美模式
3.1.2 德日模式
3.1.3 家族模式
3.2 美国和德国公司治理的比较
3.2.1 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3.2.2 德国的公司治理
3.3 公司治理发展动态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及其治理缺陷
4.1 二元股份结构状况
4.2 二元股份结构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4.3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缺陷分析
4.3.1 控股股东肆意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4.3.2 董事会独立性差,缺乏决策所需的信息和能力
4.3.3 监事会作用失灵及角色冲突
4.3.4 “内部人控制”严重,经理人缺乏激励机制
4.3.5 外部治理机制薄弱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的研究
5.1 改革股东投票机制
5.1.1 流通股东代理投票权改革
5.1.2 限制大股东投票权
5.1.3 累计投票制
5.1.4 强制机构投资者投票
5.2 建立全国证券投资者协会
5.2.1 协会的组成
5.2.2 协会的职能
5.3 独立董事的公共选择
5.3.1 独立董事制度概况
5.3.2 独立董事的政治属性
5.3.3 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
5.3.4 独立董事的报酬和考核
5.4 其他治理改革措施
5.4.1 改革董事会结构
5.4.2 取消监事会
5.4.3 审计制度改革
第六章 公司治理中的分配优化研究
6.1 分配问题概述
6.1.1 公司治理中的分配问题本质分析
6.1.2 剩余索取权分配的数学模型
6.2 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的公理化研究
6.2.1 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的现状分析
6.2.2 几种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的公理化比较
6.2.3 剩余索取权的两阶段分配模型
6.3 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的分配问题
6.3.1 二元股份结构产生的分配问题
6.3.2 公司剩余索取权的二元结构分配模型
6.3.3 理想EVA和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
6.3.4 公司剩余索取权二元结构分配机制的公理化比较
6.3.5 公司剩余索取权二元结构分配的实例分析
第七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评价研究
7.1 公司治理结构评价的理论基础
7.1.1 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
7.1.2 公司治理与企业融资
7.2 公司治理评价的主要应用领域
7.3 公司治理结构评价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状况
7.3.1 国外研究应用状况
7.3.2 国内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及应用状况
7.4 基于公司治理远景目标的公司治理结构评价体系
7.4.1 评价指标体系
7.4.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7.4.3 评价示例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原则列表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J]. 叶祥松. 经济学家. 2003(01)
[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刍议[J]. 唐晓群.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2(06)
[3]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变动的实证分析[J]. 冯根福,韩冰,闫冰. 经济研究. 2002(08)
[4]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 鲁桐. 世界经济. 2002(06)
[5]所有制、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J]. 刘汉民. 经济研究. 2002(06)
[6]我国何以移植独立董事制度[J]. 高晋康,汤火箭,穆良平. 经济学家. 2002(03)
[7]西方关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争论及启示[J]. 赵增耀,刘新权. 经济学动态. 2002(05)
[8]德国公司制企业制度评析——兼论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启示[J]. 沈越.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9]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稳定研究[J]. 李向前. 南开经济研究. 2002(02)
[10]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中国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制度环境[J]. 高明华,马守莉. 南开经济研究. 2002(02)
本文编号:3347821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公司治理与东南亚金融危机
1.1.2 美国证券市场丑闻与公司治理
1.1.3 我国股份制及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公司治理
1.2 选题的意义
1.2.1 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
1.2.2 引进外资、扩大开放
1.2.3 动员社会资金,增加社会投资
1.2.4 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方法、结构和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文章结构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公司治理体系结构研究
2.1 公司概论
2.1.1 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2.1.2 公司的功能
2.2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2.3 公司治理的概念、主体和客体
2.3.1 公司治理的概念
2.3.2 公司治理的主体和客体
2.4 公司治理的体系结构
2.4.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2.4.2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第三章 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与发展动态
3.1 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
3.1.1 英美模式
3.1.2 德日模式
3.1.3 家族模式
3.2 美国和德国公司治理的比较
3.2.1 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3.2.2 德国的公司治理
3.3 公司治理发展动态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及其治理缺陷
4.1 二元股份结构状况
4.2 二元股份结构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4.3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缺陷分析
4.3.1 控股股东肆意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4.3.2 董事会独立性差,缺乏决策所需的信息和能力
4.3.3 监事会作用失灵及角色冲突
4.3.4 “内部人控制”严重,经理人缺乏激励机制
4.3.5 外部治理机制薄弱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的研究
5.1 改革股东投票机制
5.1.1 流通股东代理投票权改革
5.1.2 限制大股东投票权
5.1.3 累计投票制
5.1.4 强制机构投资者投票
5.2 建立全国证券投资者协会
5.2.1 协会的组成
5.2.2 协会的职能
5.3 独立董事的公共选择
5.3.1 独立董事制度概况
5.3.2 独立董事的政治属性
5.3.3 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
5.3.4 独立董事的报酬和考核
5.4 其他治理改革措施
5.4.1 改革董事会结构
5.4.2 取消监事会
5.4.3 审计制度改革
第六章 公司治理中的分配优化研究
6.1 分配问题概述
6.1.1 公司治理中的分配问题本质分析
6.1.2 剩余索取权分配的数学模型
6.2 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的公理化研究
6.2.1 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的现状分析
6.2.2 几种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的公理化比较
6.2.3 剩余索取权的两阶段分配模型
6.3 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的分配问题
6.3.1 二元股份结构产生的分配问题
6.3.2 公司剩余索取权的二元结构分配模型
6.3.3 理想EVA和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
6.3.4 公司剩余索取权二元结构分配机制的公理化比较
6.3.5 公司剩余索取权二元结构分配的实例分析
第七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评价研究
7.1 公司治理结构评价的理论基础
7.1.1 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
7.1.2 公司治理与企业融资
7.2 公司治理评价的主要应用领域
7.3 公司治理结构评价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状况
7.3.1 国外研究应用状况
7.3.2 国内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及应用状况
7.4 基于公司治理远景目标的公司治理结构评价体系
7.4.1 评价指标体系
7.4.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7.4.3 评价示例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原则列表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J]. 叶祥松. 经济学家. 2003(01)
[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刍议[J]. 唐晓群.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2(06)
[3]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变动的实证分析[J]. 冯根福,韩冰,闫冰. 经济研究. 2002(08)
[4]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 鲁桐. 世界经济. 2002(06)
[5]所有制、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J]. 刘汉民. 经济研究. 2002(06)
[6]我国何以移植独立董事制度[J]. 高晋康,汤火箭,穆良平. 经济学家. 2002(03)
[7]西方关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争论及启示[J]. 赵增耀,刘新权. 经济学动态. 2002(05)
[8]德国公司制企业制度评析——兼论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启示[J]. 沈越.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9]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稳定研究[J]. 李向前. 南开经济研究. 2002(02)
[10]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中国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制度环境[J]. 高明华,马守莉. 南开经济研究. 2002(02)
本文编号:3347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34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