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科技型城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2 06:07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在新世纪之初的历史时刻,当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时成为我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历史任务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的发展类型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20世纪中期以来,一种新型的城市——科技城市开始出现,并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美国硅谷、英国剑桥、法国法兰西岛、意大利诺·奥尔蒂尤斯、日本筑波等著名的科技型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成功地占领了世界产业结构的高地,成为了区域或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世纪后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型城市也开始在中国出现,绵阳即是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第一个科技城市。然而,对“科技型城市”这一特殊的城市形态研究目前还未得到我国学术界的充分重视,现有的研究成果非常少,已有的研究也教之笼统。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开始突破了地理空间局限,使全球经济在信息的传输中联成整体,这为全球范围内新的经济变革和产业重塑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过去远离世界经济中心,或者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源起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三、目前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思路及研究难点
五、资料的搜集与选用
六、本文研究框架
理论篇 国际视野下的科技型城市
第一章 科技型城市的兴起、发展及特征
第一节 科技型城市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科技型城市的内涵
一、科技城与科技园
二、科技城与科学城
三、科技城市的涵义
第三节 科技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世界科技型城市的发展轨迹
第二章 世界科技型城市的评估指标体系及主要发展模式
第一节 世界科技型城市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科技型城市指标体系建立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层级分析
三、AHP法介绍及运用
四、生成科技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最终结果
五、科技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及评述
第二节 世界科技城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政府强制发展的科技城
二、政府主导发展的科技城
三、政府引导发展的科技城
四、自由发展的科技城
第三章 科技型城市各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
第一节 科技型城市基础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围绕高科技产业进行
二、特征二: 科技型城市地理位置的选取对科技城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三、特征三: 智力机构聚集是科技型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的区域条件
四、特征四: 科技型城市的城市基础支持齐全完善,规划高起点、高水平
第二节 科技型城市科技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科技型城市科研能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的配套环境
二、特征二: 科技型城市科研能力的开发与高等教育、科研机构联系紧密
三、特征三: 科研成果的转化是科技型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四、特征四: 不断挖掘科技潜力是科技型城市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第三节 科技型城市政府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科技型城市多采用政府管理机制
二、特征二: 科技型城市政府大力促进“官、产、学”合作机制
三、特征三: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科技型城市成功的保障
四、特征四: 科技型城市政府竭力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五、典型案例——台湾新竹科技城的政府管理
第四节 科技型城市人口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科技型城市的人口通常为中小城市规模
二、特征二: 高素质人才在科技型城市人口构成中比例偏高
三、特征三: 科技型城市高度重视人口的教育培养
四、特征四: 科技型城市注重长远的人才战略规划
第五节 科技型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世界著名科技型城市都致力将自身建设成为生态型城市
二、特征二: 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是科技型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三、特征三: 科技型城市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环境的综合治理
第六节 科技城文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鼓励创新容忍失败
二、特征二: 营建城市创新氛围是科技型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工作
三、特征三: 科技型城市文化呈现多元性特征
实践篇 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城市——绵阳案例分析
第四章 绵阳科技城的崛起
第一节 绵阳行政区划沿革及发展历史
一、绵阳行政区划沿革
二、绵阳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国家建设科技城的战略意图分析
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四川省城市体系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绵阳科技城的基础条件及优势
第三节 绵阳科技城建设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一、基础设施系统
二、人口系统
三、科技系统
四、产业系统
第五章 绵阳科技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思考
第一节 绵阳科技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绵阳科技城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础支持系统的和对策建议
二、产业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三、科技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四、人口教育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结语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城的思考
一、我国科技城的建设必须面向世界,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二、我国科技城的建设必须经由政府主导性模式向政府—市场并重模式转化
三、营建城市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技城发展的重心
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硅谷的本质和五要素[J]. 刘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06)
[2]论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刘伟,王薇. 黑龙江纺织. 2005(02)
[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比较[J]. 罗若愚,刘艳红. 企业活力. 2005(05)
[4]城市经营与城市形象塑造[J]. 钱新强,李广斌.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5]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 李强. 新材料产业. 2005(04)
[6]谈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刘志甫. 大众标准化. 2005(03)
[7]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 王慧. 经济问题. 2005(03)
[8]发展21世纪的中国生物产业[J]. 刘助仁. 经济研究参考. 2005(73)
[9]建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J]. 陈邦柱. 建材发展导向. 2005(01)
[1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考[J]. 倪一鸣. 福建电脑. 2005(02)
硕士论文
[1]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证分析[D]. 单兴.暨南大学 2004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D]. 史维涛.广西大学 2003
[3]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建构[D]. 李东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研究[D]. 顾承红.大连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18110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源起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三、目前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思路及研究难点
五、资料的搜集与选用
六、本文研究框架
理论篇 国际视野下的科技型城市
第一章 科技型城市的兴起、发展及特征
第一节 科技型城市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科技型城市的内涵
一、科技城与科技园
二、科技城与科学城
三、科技城市的涵义
第三节 科技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世界科技型城市的发展轨迹
第二章 世界科技型城市的评估指标体系及主要发展模式
第一节 世界科技型城市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科技型城市指标体系建立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层级分析
三、AHP法介绍及运用
四、生成科技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最终结果
五、科技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及评述
第二节 世界科技城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政府强制发展的科技城
二、政府主导发展的科技城
三、政府引导发展的科技城
四、自由发展的科技城
第三章 科技型城市各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
第一节 科技型城市基础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围绕高科技产业进行
二、特征二: 科技型城市地理位置的选取对科技城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三、特征三: 智力机构聚集是科技型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的区域条件
四、特征四: 科技型城市的城市基础支持齐全完善,规划高起点、高水平
第二节 科技型城市科技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科技型城市科研能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的配套环境
二、特征二: 科技型城市科研能力的开发与高等教育、科研机构联系紧密
三、特征三: 科研成果的转化是科技型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四、特征四: 不断挖掘科技潜力是科技型城市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第三节 科技型城市政府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科技型城市多采用政府管理机制
二、特征二: 科技型城市政府大力促进“官、产、学”合作机制
三、特征三: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科技型城市成功的保障
四、特征四: 科技型城市政府竭力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五、典型案例——台湾新竹科技城的政府管理
第四节 科技型城市人口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科技型城市的人口通常为中小城市规模
二、特征二: 高素质人才在科技型城市人口构成中比例偏高
三、特征三: 科技型城市高度重视人口的教育培养
四、特征四: 科技型城市注重长远的人才战略规划
第五节 科技型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世界著名科技型城市都致力将自身建设成为生态型城市
二、特征二: 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是科技型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三、特征三: 科技型城市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环境的综合治理
第六节 科技城文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特征一: 鼓励创新容忍失败
二、特征二: 营建城市创新氛围是科技型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工作
三、特征三: 科技型城市文化呈现多元性特征
实践篇 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城市——绵阳案例分析
第四章 绵阳科技城的崛起
第一节 绵阳行政区划沿革及发展历史
一、绵阳行政区划沿革
二、绵阳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国家建设科技城的战略意图分析
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四川省城市体系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绵阳科技城的基础条件及优势
第三节 绵阳科技城建设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一、基础设施系统
二、人口系统
三、科技系统
四、产业系统
第五章 绵阳科技城发展的战略与对策思考
第一节 绵阳科技城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绵阳科技城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础支持系统的和对策建议
二、产业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三、科技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四、人口教育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结语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城的思考
一、我国科技城的建设必须面向世界,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二、我国科技城的建设必须经由政府主导性模式向政府—市场并重模式转化
三、营建城市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技城发展的重心
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硅谷的本质和五要素[J]. 刘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06)
[2]论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刘伟,王薇. 黑龙江纺织. 2005(02)
[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比较[J]. 罗若愚,刘艳红. 企业活力. 2005(05)
[4]城市经营与城市形象塑造[J]. 钱新强,李广斌.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5]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 李强. 新材料产业. 2005(04)
[6]谈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刘志甫. 大众标准化. 2005(03)
[7]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 王慧. 经济问题. 2005(03)
[8]发展21世纪的中国生物产业[J]. 刘助仁. 经济研究参考. 2005(73)
[9]建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J]. 陈邦柱. 建材发展导向. 2005(01)
[1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考[J]. 倪一鸣. 福建电脑. 2005(02)
硕士论文
[1]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证分析[D]. 单兴.暨南大学 2004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D]. 史维涛.广西大学 2003
[3]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建构[D]. 李东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研究[D]. 顾承红.大连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18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1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