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

发布时间:2021-10-16 12:10
  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中最基础最敏感的部分,它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影响政治格局和社会稳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劳动关系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内劳动关系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是,相对于日益激化的劳资冲突而言,劳动关系理论研究未能较好地解释劳动关系建立和运行的现状和机理,研究方法和手段也显得单一和粗浅。 作者在大量浏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吸纳其中的精粹和经验,根据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状况,主要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劳动关系的现实矛盾和冲突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和模式,并提出以制度供求均衡的策略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新体制。 本文是沿着下面的逻辑思维展开论述的:首先阐述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为了借鉴其他国家劳动关系建立和协调的有益经验,分别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劳动关系、以日本和韩国为典型的亚洲国家劳动关系和同样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劳动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求有益的启示。为了使劳动关系的分析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以劳动力...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1.有关劳动关系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1.1 劳动关系理论研究探源
            1.1.1 马克思主义关于劳资关系的理论
            1.1.2.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中的劳资观
            1.1.3.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劳资关系论
        1.2 劳动关系理论之学派观点
            1.2.1 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
            1.2.2 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1.2.3.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
            1.2.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观点
            1.2.5.激进派的主要观点
        1.3 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综述
            1.3.1 我国劳动关系基本问题研究
                1.3.1.1 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
                1.3.1.2 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1.3.1.3 劳动关系的性质
            1.3.2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成因和对策
                1.3.2.1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1.3.2.2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原因分析
                1.3.2.3 我劳动关系的对策研究
            1.3.3 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和模式
                1.3.3.1 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
                1.3.3.2 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
    2.本文的研究方法
        2.1 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2.2 制度分析方法
        2.3 案例分析方法
    3.思路与理论框架
    4.价值、创新与未尽问题
        3.4.1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价值
        3.4.2 本文未尽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制度视角下的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涵义和构成要素
        1.1 劳动关系的涵义和特征
            1.1.1 劳动关系的基本涵义
            1.1.2 劳动关系的特征
        1.2 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和价值判断
            1.2.1 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
            1.2.2 劳动关系的价值判断
    2.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内涵
        2.1 制度的涵义和分类
            2.1.1 制度的内涵
            2.1.2 制度的分类
        2.2 制度分析和制度变迁理论
            2.2.1 制度分析
            2.2.2 制度变迁的理论和模型
    3.劳动关系的制度分析
        3.1 制度视角下的劳动关系
            3.1.1 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劳动力产权
            3.1.2 劳动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劳动契约
            3.1.3 劳动关系的确立是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
            3.1.4 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
        3.2 劳动关系的制度分析和制度变迁
            3.2.1 劳动关系的制度体系和制度分析
            3.2.2 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劳动关系制度变迁的国际比较分析
    1.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
        1.1 德国和北欧的劳资关系:自治模式
            1.1.1 德国劳动关系模式:强合作主义
            1.1.2 瑞典劳动关系模式:谈判合作主义
        1.2 自由多元化的劳动关系模式
            1.2.1 美国劳动关系模式:自由主义
            1.2.2 英国劳动关系模式:多元主义
    2.东亚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
        2.1 日本劳动关系模式:家族式
        2.2 韩国劳动关系模式:从屈从型到平等型
    3.经济转轨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
        3.1 俄罗斯的政府主导模式
        3.2 东欧国家的多元化模式
    4.劳动关系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3.1 劳资合作是劳动关系的理想模式
        3.2 自由竞争是保证劳动力市场活力的重要保证
        3.3 东方文化与西方竞争机制互补是较为适宜的劳动关系模式
        3.4 稳定的政治经济秩序是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劳动力产权与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
    1.劳动力产权的概念和内容
        1.1 劳动力产权的定义和特征
            1.1.1 产权的涵义和功能
                1.1.1.1 产权的基本涵义
                1.1.1.2 产权的基本功能
            1.1.2 劳动力产权的定义和性质
                1.1.2.1 劳动力产权的定义
                1.1.2.2 与劳动力产权相关概念的辨析
        1.2 劳动力产权的内容
            1.2.1 劳动者对其劳动力拥有所有权
            1.2.2 劳动者对其劳动力拥有自主支配权
            1.2.3 劳动者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权利
            1.2.4 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部分剩余索取权
    2.劳动力产权与企业合约安排
        2.1 企业的契约性质与劳动关系
            2.1.1 企业的契约性质
            2.1.2 企业产权交易与劳动关系
        2.2 劳动力产权与企业所有权安排
            2.2.1 劳动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的合约模式
            2.2.2 企业产权性质与所有权最优安排
        2.3 劳动力产权的实现形式
    3.我国劳动力产权的制度变迁和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劳动力产权变迁和制度分析
            3.1.1 政府主导型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
            3.1.2 市场主导型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
        3.2 转轨时期我国劳动产权制度变迁存在的问题
            3.2.1 劳动力产权界定模糊
            3.2.2 劳动力产权的残缺
            3.2.3 劳动力产权被侵蚀
        3.3 完善劳动力产权的对策
            3.3.1 明确界定劳动力产权
            3.3.2 实现劳动力产权制度
            3.3.3 重塑劳动者参与机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我国劳动关系制度变迁的总体分析
    1.我国劳动关系制度变迁的类型
        1.1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制度变迁的政策背景和制度环境
        1.2 我国劳动关系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1.3 我国劳动关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1.4 我国劳动关系的混合制度变迁
    2 我国劳动关系制度变迁的特征
        2.1 从附庸走向独立——劳动关系主体地位的复归
        2.2 从单项制度向制度结构变迁—渐进式改革模式制度体现
        2.3 由身份到契约——劳动关系契约化,法制化
    3.制度变迁过程中劳动者权益受损状况及其原因
        3.1 国有企业劳动者权益受损状况及原因分析
            3.1.1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劳动者权益受损状况
            3.1.2 国有企业中劳动者权益受损原因的制度分析
        3.2 私营企业中劳动者权益受损状况及原因分析
            3.2.1 私营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劳动者权益受损状况
            3.2.2 私营企业中劳动者权益受损原因的制度分析
    4.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的障碍
        4.1 劳资纠纷与压力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4.2 制度变迁的成本及其补偿和分摊
        4.3 效率与公平—顾此失彼的艰难抉择
        4.4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矫正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和模式
    1、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
        1.1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内涵和类型
            1.1.1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内涵和基本类型
            1.1.2 “三方机制”的内涵及特点
            1.1.3 “三方机制”的职能和运作条件
        1.2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主体结构
            1.2.1 劳动者的代表—工会
            1.2.2 用人单位的代表—雇主组织
            1.2.3 裁判员和指挥员—政府
        1.3 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1.3.1 市场化劳动关系的理性和共识尚未形成
            1.3.2 “三方机制”的主体地位问题
            1.3.3 劳动关系协调的法律和制度不健全
    2.劳动关系协调模式及制度变迁
        2.1 劳资“对抗型”的劳动关系
            2.1.1 劳资“对抗型”劳动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2.1.2 劳资“对抗型”劳动关系的成因
        2.2 劳资“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2.2.1 劳资“一体型”劳动关系产生的背景
            2.2.2 劳资“一体型”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实质
        2.3 劳资“协调型”的劳动关系
            2.3.1 劳资“协调型”劳动关系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
            2.3.2 劳资“一体型”与“协调型”劳动关系的东西差异及其现实意义
        2.4 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模式现状分析
            2.4.1 我国劳动关系模式的总体分析
            2.4.2 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模式的具体分析及对策思路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均衡和演进
    1.制度均衡的涵义和实践意义
        1.1 均衡的涵义及其演化
        1.2 制度均衡的涵义及其实践意义
            1.2.1 制度均衡的涵义及其特点
            1.2.2 制度均衡的演进及其实践意义
    2 劳动关系制度均衡及其约束条件
        2.1 劳动关系制度均衡的涵义
        2.2 劳动关系制度均衡的约束条件
            2.2.1 成本约束—制度供需均衡的基本条件
            2.2.2 力量均衡—劳资双方行为均衡的组织基础
            2.2.3 变量均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均衡的物质基础
            2.2.4 制度环境—制度均衡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3.我国劳动关系制度均衡存在的问题
        3.1 劳动关系的制度环境亟待重构和完善
        3.2 建立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短缺
        3.3 建立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过剩
        3.4 建立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失效
    4.经济转型期劳动关系制度均衡的对策
        4.1 保障正式制度安排的供需平衡
            4.1.1 保障正式制度的持续供给
            4.1.2 减少和废止过剩的制度
            4.1.3 逐步转变制度供给方式
        4.2 加强和完善制度的实施机制
            4.2.1 重构劳动关系制度的实施机制
            4.2.2 加强劳动司法制度建设
        4.3 建立和强化非正式制度建设
            4.3.1 重建劳动关系伦理道德规范
            4.3.2 培养和形成规范性行为规则
    本章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方协调从联合开始——关于中国三方协调机制的调查[J]. 张大起.  企业管理. 2004(04)
[2]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研究学派及其观点评述[J]. 程延园.  教学与研究. 2003(03)
[3]固定工劳动产权制度变迁特征及其权益补偿[J]. 宋桂荣.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3)
[4]论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思路[J]. 刘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8(04)
[5]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劳动关系转换[J]. 沈士仓.  南开经济研究. 1997(06)
[6]产权明晰前后的劳动关系变化分析[J]. 李永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7]支薪制与分享制:现代公司组织形式的比较[J]. 翁君奕.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6(05)
[8]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 张维迎.  经济研究. 1996(09)



本文编号:3439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39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c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