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工商大学》 2015年
三峡库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研究
白慧
【摘要】:长江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的成功兴建虽然带来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却使得整个库区贫困问题凸显。由于工业化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能够通过聚集效应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因此,要推进库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进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为探讨未来短期内三峡库区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增长能否形成相互推进的循环效应,本文将库区26个区县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库首、库腹、库尾三个区域,选取2003-2013年为时间段,对库区11年来经济增长情况、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建设历程、现状进行描述,并建立面板数据PVAR模型,利用GMM估计、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定量研究三者之间相互作用。GMM估计结果显示,库首地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动态响应从第一期的0.1980下降为第二期的0.0476,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动态响应在第一期为0.0475,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动态响应在第二期为-0.3723;库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响应在第一期分别为0.0748、0.1713,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动态响应在第二期为0.7226;库尾地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响应在第一期为-0.1238,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动态响应从第一期内的0.07533下降为第二期的-0.0723。脉冲结果显示,库首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之间,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均为正;库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短期内相互冲击为负;库尾地区经济增长对工业化冲击为负,工业化短期内对城镇化冲击为正。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库首地区经济增长在受到城镇化和工业化影响的同时也会带动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对工业化的贡献较小;库腹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几乎靠自身带动,短期内城镇化、工业化彼此间只能产生约3%的相互影响;库尾地区经济增长、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弱,经济增长与工业化之间仅有1%的相互影响,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约占34%,城镇化可促进经济增长。由此得出结论:库首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增长在未来一段时期能够形成两两推动双向循环效应,但这种循环效应不可持续;库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存在不协调,三者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库尾地区工业化在短期内能够推动城镇化发展,并以此拉动经济增长,形成单向循环推动机制,但这种循环效应不可持续。结合库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在三峡大坝的修建和移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淹没土地补偿问题、搬迁居民安置落户问题、产业空心化问题是导致库区城镇化、工业化不协调和造成库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在最后一章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交通物流业、打造产业集群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3期
2 贾云赟;;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3 向鹏成;廖宗义;罗芸;;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7期
4 陆远权;杨丹;刘建锋;;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特征与调整研究[J];人民长江;2008年1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刚;工业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莉,周波;用区域经济的思路统筹东北振兴[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2 冉启秀;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3 李红英;;试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重庆行政;2008年01期
4 彭红碧;李国政;;农民工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11年04期
5 刘艳婷;;“两化互动”战略中的科学发展观[J];当代经济;2012年13期
6 于永超;;论产业创新及其资源系统开发管理[J];当代经济;2006年05期
7 崔慧霞;;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12年06期
8 常金奎;;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陆玉敏;;工业主导,“三化”并举,壮大县域经济[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王永平;张瑜;黄海燕;;贵州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如;中国转型期税收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宗荣;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张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5 唐珏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6 吴淑莲;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7 侯宣杰;西南边疆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杨栋;加速上海市郊区城市化途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李惠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10 薛庆林;我国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刚;潍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王国洪;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芳;嘉兴与苏锡常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4 葛莉;桂林市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与结构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5 张然;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挑战[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葛利;桂林市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与结构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7 马小勇;制约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8 裴莉;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玉博;城市规模聚集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河北大学;2005年
10 缪建红;南通区域科技事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3期
2 冉启秀;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3 熊鹏飞;;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行政;2004年06期
4 张燕;吴玉鸣;;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5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6 朱孔来;李静静;张守凤;;统筹城乡发展统计监测研究现状评述及未来展望[J];东岳论丛;2011年11期
7 李国平;;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5期
8 姚士谋;吴建楠;朱天明;William Y.B.Chang;;农村人口非农化与中国城镇化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3期
9 柳随年;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10 洪名勇;;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的工业化处于哪个阶段[J];经贸导刊;2002年01期
2 雍红月,李松林;谈工业化概念及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J];内蒙古统计;2002年02期
3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2年01期
4 张鹏,李宗强;对陕西所处工业化阶段问题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03年11期
5 侃坦;全面、准确理解工业化[J];企业活力;2003年11期
6 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辽宁经济;2003年04期
7 王行伟;谈城镇化对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意义[J];理论界;2003年03期
8 葛金田,王昊;创新——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出路[J];科学与管理;2003年06期
9 郑文,邹德文;我们距离新型工业化有多远[J];政策;2003年04期
10 何晓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对策[J];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友;;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肖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融合方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琴;赵娜;;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路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曾国强;;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泓;;论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及路径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渝中;施庆华;栾玉琴;;云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模式研究[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清明;欧绍华;刘善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株洲“两型”产业发展[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建平;;我市工业化现状及产业发展战略[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伞锋;[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苏福功;[N];河南日报;2001年
3 史永铭;[N];中国信息报;2003年
4 鄢来雄;[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阳 见习记者 李文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6 厦门大学教授 胡培兆;[N];扬州日报;2007年
7 周叔莲;[N];人民日报;2008年
8 伞锋;[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惠贞 林堃;[N];闽南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倪涛 李凉 孙健 吴刚 车斌;[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冀纯堂;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董建锴;陕西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帕婉;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郜筱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广;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龚维;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及区域比较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3 李睿;工业贷款对重庆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崔美丽;山东省工业化时空差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白慧;三峡库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陈新梅;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7 资义平;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制度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汪长柳;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9 万文娟;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胡秀玉;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及空间态势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2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9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