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创意城市发展评估及建设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创意城市发展评估及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创意城市是创意在经济中的作用占到主导地位后才出现的,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原因。创意城市源起于创意产业,基于文化与技术中的创新,延伸至城市各个领域,是城市整体的更新,是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是一种富有文化个性与创新活力的城市复兴与发展模式。创意人才、创意环境与科学技术是创意城市的三大核心要素。创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必然道路,整体来看,我国创意城市发展处于初级阶段。2005~2014年,北京市创意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创意指数逐年递增,其中2005年北京市综合创意指数为0.112,2014年为0.922。北京市人才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科技研发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意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具备建设创意城市的特有优势。但与世界知名的创意城市相比,北京创意经济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建设创意城市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从国内来看,北京市在全国创意城市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创意人才、科学技术及创意环境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市中,北京的综合创意指数最高,为0.759。深圳排名第二位,上海和广州分别排第三位、第四位。创意城市发展符合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内生性自然选择与外生性政策推动的双重结果。创意城市建设的初始条件不同,决定了不同创意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种动力因素的主导地位不同,即城市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偏好不同。纽约、伦敦与新加坡代表了内生驱动型、战略规划型、共力发展型三种比较典型的创意城市发展路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还不具备成熟的以内生驱动为主导的创意城市发展条件。北京应以伦敦市为借鉴,适宜走共力发展型创意城市建设路径。今后,北京市应从物理环境与精神环境两方面提升创意氛围,更好发挥创意人才的核心作用,继续以创意产业推动创意城市建设,同时深入挖掘北京历史文化特质,推进创意城市可持续发展,立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家交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高度,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融合,利用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平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城市。
【关键词】:创意城市 创意阶层 创意环境 科学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导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4-15
- 1.2.1 研究内容14
- 1.2.2 技术路线14-15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15-16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创新之处15-16
- 1.4 研究数据来源16-17
- 2 创意城市研究综述17-22
- 2.1 国外创意城市研究现状17-19
- 2.1.1“七要素”说17
- 2.1.2“3T”理论17-18
- 2.1.3“三因素”说18-19
- 2.2 国内创意城市研究现状19-22
- 2.2.1 创意城市基础的研究19-20
- 2.2.2 北京建设创意城市的研究20-22
- 3 创意城市理论22-30
- 3.1 创意城市的概念22-25
- 3.1.1 多重视角下的创意城市22-24
- 3.1.2 创意城市的定义24
- 3.1.3 相关概念界定24-25
- 3.2 创意城市的构成要素25-27
- 3.2.1“3T”理论与“3S”理论的比较25-26
- 3.2.2 熊彼特“创新理论”与“企业家”26
- 3.2.3 创意城市的核心要素26-27
- 3.3 创意城市的发展阶段27
- 3.4 创意城市的主要类型27-30
- 4 北京创意城市建设状况与特征30-38
- 4.1 北京市创意城市建设历程30-31
- 4.1.1 自主成长阶段30
- 4.1.2 起步发展阶段30-31
- 4.1.3 快速发展阶段31
- 4.2 北京市创意城市建设特点31-34
- 4.2.1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31-32
- 4.2.2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32
- 4.2.3 以产业集聚区为重要载体32-34
- 4.3 北京市创意城市发展优势34-36
- 4.3.1 人才优势显著34
- 4.3.2 文化底蕴深厚34
- 4.3.3 兼具多样性与包容性34-35
- 4.3.4 科技研发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35
- 4.3.5 创意经济发展快速35-36
- 4.4 北京市创意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36-38
- 4.4.1 创意经济国际竞争力不强36
- 4.4.2 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有待提升36-37
- 4.4.3 相关政策的人文关怀和落实程度不足37-38
- 5 北京创意城市建设评估38-48
- 5.1 国内外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38-39
- 5.2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39
- 5.3 构建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39-40
- 5.4 北京创意城市建设评估的指标体系40-48
- 5.4.1 数据的选取40
- 5.4.2 评估方法40-42
- 5.4.3 北京市创意城市建设变化趋势42-44
- 5.4.4 北京市创意城市建设横向比较44-48
- 6 北京创意城市建设路径48-54
- 6.1 世界创意城市的建设路径48-50
- 6.1.1 内生驱动型——纽约48-49
- 6.1.2 战略规划型——新加坡49
- 6.1.3 共力发展型——伦敦49-50
- 6.2 北京创意城市的建设路径50-54
- 6.2.1 以市场为主导51
- 6.2.2 以人才为保障51-52
- 6.2.3 突出城市个性52
- 6.2.4 以提升竞争力为抓手52-54
- 7 北京加快建设创意城市的政策建议54-57
- 7.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积分落户制度54
- 7.2 改革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创新成果的就地转化54-55
- 7.3 建立创意产业规范化的统计与管理机制55
- 7.4 推进创意产业集群发展55-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创意城市榜[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05期
2 厉无畏;;迈向创意城市[J];上海经济;2008年11期
3 ;深圳成为我国首个“设计之都”[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8年12期
4 厉无畏;;迈向创意城市[J];理论前沿;2009年04期
5 陈旭;谭婧;;关于创意城市的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9年05期
6 韩静;;构建创意城市的理论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3期
7 ;上海获“设计之都”称号[J];纺织装饰科技;2010年02期
8 朱洪举;;创意思维与文化资源整合在构建创意城市中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9 巩艳芬;曹微;魏希柱;;中国创意城市发展的战略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金城;;联创意城市网络 建世界美食之都[J];城市观察;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青;张林兰;周频;;借鉴国内外创意城市建设经验,构建中部创意之都[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2 徐玉红;唐勇;;创意城市:西方的经验及借鉴[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明超;;创意城市在英国兴起的基础与启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克劳斯·昆兹曼;唐燕;;欧洲创意城市建设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红梅;我市荣获创意城市宜居规划创新奖[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记者 范京蓉;2010全球创意城市大会在深举办[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小川 张璐;打造创意城市,并无固定模式克隆[N];南京日报;2010年
4 记者 简彪 驻广东记者 林金华 周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对话深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12月,全球创意城市聚首深圳[N];深圳商报;2010年
6 记者 刘琼;创意城市网络深圳大会闭幕[N];深圳商报;2010年
7 记者 王砚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开幕[N];北京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余庆华 王继亮;南京:“三个突出”打造文化产业创意城市[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温婕邋于立辉 曹彦辉;新乐市荣获“2007中国创意城市产业园区创新奖”[N];石家庄日报;2008年
10 张济和;创意城市在文化产业创新中脱颖而出[N];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晓东;创意城市的路径选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张学春;中国创意城市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君;北京市创意城市发展评估及建设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肖雯秋;成都市创意城市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唐宽猛;基于创意城市理论的工业遗存地段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王玉玺;乌鲁木齐构建创意城市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蔡晨风;创意城市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6 芦红;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曹微;我国创意城市创意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8 王超;创意城市建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依梅;重庆市创意城市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刘光柱;区域创意城市空间动力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9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95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