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安徽省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9:28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发展水平 城市发展协调度 城市发展质量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摘要】:随着农业劳动力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的转移、聚集慢慢形成了城市;城市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进而加速了消费和生产,从而又吸引了更多的居民。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数量及规模急速膨胀,这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数量及规模的发展也形成许多城市群,城市群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发展,还能为区域间的产业融合及经济一体化提供保障。理论而言,城市的发展不仅能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应完善其社会体制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暴漏出来。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严重、基尼系数较高、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社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而我国现行的城市发展评价仍多以经济数据评价为主,并不关注除经济外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只有从多维度进行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才更具有价值。本文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多维地探究了全省10年以及各个城市间的发展质量比较与分析,为安徽省的发展现状做出合理的评价,并为安徽省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本文在总结及归纳了现有关于城市发展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及城乡发展协调五个维度建立了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系统,选取了安徽省10年的省份数据及3年的16个城市数据,进行多方位全面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十年一直呈上升的发展态势;总体来看,东南部沿江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质量相对较高,而皖西和皖北城市发展质量相对较低;具体来看,合肥市、芜湖市、铜陵市、马鞍山市发展质量相对较高,六安市、阜阳市、宿州市和毫州市发展质量相对较低。
【关键词】:城市发展水平 城市发展协调度 城市发展质量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1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9
  • 1.3 研究意义9-10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10-11
  • 2 关于城市发展质量的文献基础及相关理论、概念11-18
  • 2.1 文献综述11-14
  • 2.1.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2.1.2 国内研究综述12-13
  • 2.1.2.1 城市发展质量理论研究12
  • 2.1.2.2 城市发展质量实证研究12-13
  • 2.1.3 文献评述13-14
  • 2.2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辨析14-15
  • 2.3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15-17
  • 2.4 我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现状17-18
  • 3 安徽省发展现状18-25
  • 3.1 安徽省区域概况18
  • 3.2 安徽省发展现状18-21
  • 3.3 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发展现状21-22
  • 3.4 安徽省16个城市间发展现状比较22-25
  • 4 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选用方法及数据选取25-30
  • 4.1 城市发展水平的五维评价体系构建25-27
  • 4.2 数据的选取27
  • 4.3 数据处理与方法的运用27-30
  • 4.3.1 指标原始数据的标准化27-28
  • 4.3.2 主成分分析法——城市发展水平得分的计算28
  • 4.3.3 城市发展协调度的计算28-29
  • 4.3.4 聚类分析法——城市聚类分析的评价29-30
  • 5 安徽省十年发展水平评价30-32
  • 6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及分析32-48
  • 6.1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32-39
  • 6.1.1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评价32-34
  • 6.1.2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34-35
  • 6.1.3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生活质量评价35-36
  • 6.1.4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社会发展水平评价36-37
  • 6.1.5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资源与环境评价37-38
  • 6.1.6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城乡协调发展评价38-39
  • 6.2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发展协调度的评价与分析39-41
  • 6.3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与分析41-42
  • 6.4 安徽省十六个城市的聚类分析42-48
  • 7 结论及建议48-54
  • 7.1 区域间城市发展结论及建议48-50
  • 7.2 城市五个维度发展的结论及建议50-51
  • 7.3 五类城市的发展结论及建议51-52
  • 7.4 本研究的不足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8
  • 作者简介58


本文编号:982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982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5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