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产业升级最优路径模型——来自上海市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7-10-09 18:36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产业升级最优路径模型——来自上海市的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 产业升级 产业增长率 产业经济


【摘要】:生态文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生态文明政策也会影响区域的产业升级路径。文章将生态文明纳入产业升级模型,构建了产业升级最优路径模型,利用上海市1995-2013年的数据计算了三次产业各自的最优增长率,并与实际增长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首先,生态文明能够对区域产业升级路径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不会妨碍第二产业的发展;其次,上海市第二产业生产仍然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因而发展速度过快,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最后,第一产业增长率超过了最优增长率,第三产业则相反,但二者都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文章提出上海市应加强生态文明保护以规范第二产业发展,降低融资帮助第三产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生态文明 产业升级 产业增长率 产业经济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630147)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12)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3B004)
【分类号】:F121.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伴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成功实施产业升级战略,迅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国根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推动产业升级使得国内经济平稳高速增长,产业升级也成为中国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但是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产业升级的内涵等重要概念仍然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少军;刘志彪;;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孜;丁雪莹;;“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王展祥;魏琳;;去工业化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基于结构失衡视角[J];当代财经;2012年06期

3 梅琳;;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3期

4 巫强;刘志彪;;双边交易平台下构建国家价值链的条件、瓶颈与突破——基于山寨手机与传统手机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5 孙红燕;张先锋;;国际代工企业升级模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6期

6 张_";严燕;;国内外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科技;2012年08期

7 黄晓勇;刘伟;温菲;;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管理现代化;2012年05期

8 李建军;;承接产业转移与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9 张鹏;陈芳菲;;链网双重架构下的中国企业升级[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2期

10 方文辉;;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演化研究——以中国电视产业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红波;王建玲;;新浙商转型与第二次创业:基于网络关系重构的视角[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2 多淑杰;;产业区域转移模式形成的理论模型分析[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3 白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审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D];河南大学;2011年

4 崔焕金;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结构演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王晨佳;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余俊波;政府政策、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D];暨南大学;2012年

8 陈颖;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与升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李超;比较优势、适宜性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产业发展[D];暨南大学;2012年

10 白嘉;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豪;基于价值链治理视角集群区域转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陈奉磊;基于垂直型价值链治理结构的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3 周学宜;产业链价值转移对模块化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4 葛志专;产业转移与企业升级转型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丁志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任鸿博;承接产业转移与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7 刘曼华;嘉禾县承接沿海地区铸造业转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陈启斐;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能力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9 江凌霄;扬州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熊青;开放经济下区域公平与福利补偿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舰,聂辉华;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2期

2 赵张耀,汪斌;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3 吴洁;;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5期

4 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5 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

6 薛漫天;赵曙东;;外商直接投资:垂直型还是水平型?[J];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7 吕智;王习农;;服务外包主要承接国比较与借鉴[J];中国外资;2007年08期

8 刘志彪;张少军;;中国地区差距及其纠偏: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视角[J];学术月刊;2008年05期

9 门仓贵史;刘林;;“VISTA五国”:新潜力国家[J];中国企业家;2007年18期

10 刘涛;;谁在威胁中国制造[J];中国企业家;2007年1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2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3 杜受祜;;生态文明建设四题[J];开放导报;2007年06期

4 韩伯成;;论“生态文明”[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6期

5 ;生态文明:中国发展新风向标[J];决策;2007年11期

6 李辛柯;李屏南;;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关系浅议[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7 访靖鸣;;没有生态文明就没有真正的小康[J];中国林业;2007年24期

8 程丹;;建设生态文明 保障全面小康社会[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11期

9 程玉芬;韩亮;;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重要标志[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7年04期

10 ;关于征集生态文明主题论文的启事[J];林业经济;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1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001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7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