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研发新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研发新模式研究
【摘要】:研发联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政策工具。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座谈和统计分析研究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在研发合作中的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已经形成了包含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研发基金的多种研发合作新模式。研发联盟是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主要形式,大部分联盟从事前沿技术研发,联盟内部知识共享程度较高,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是主要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形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是研发联盟的主力军。建议相关部门采用集中化的资助制度,围绕中关村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打造1-2个研发联盟。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关村 产业技术联盟 研发新模式 调查
【基金】: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对外合作课题(20150308B)
【分类号】:F273.1
【正文快照】: 产业技术联盟能够有效提升一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力,其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国家战略地位与日俱增。美国政府于2011年在美国创新战略中提出“先进制造技术联盟计划”[1],针对美国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受损的经济脆弱性,建立新的或加强已有的产业主导的联盟,以应对阻碍美国高端制造业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冉;王文彬;;关于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7年03期
2 冯海红;王胜光;;产业技术联盟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5期
3 薛昊;;核心技术联盟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6期
4 都蕊;;完善产业技术联盟法制环境的对策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原毅军;谭绍鹏;张蒙蒙;;技术联盟运行机制国外研究新进展[J];企业活力;2009年09期
6 张清辉;龙昀光;;技术联盟理论研究的回顾与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14期
7 秦文婷;;研究合作组织与技术联盟理论研究的对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8 裴方芳;方杰;;产业技术联盟试点与评价初探[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年06期
9 王宇婷;张华;;国内技术联盟研究进展[J];商业经济;2011年14期
10 曹兴;;技术联盟创新体系的系统研究——评生延超博士的《技术联盟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康凯;张志颖;;技术联盟的组织形态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生延超;;技术联盟技术扩散与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来尧静;蒋敏;;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技术联盟形成机理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光祖;;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行业如何转型[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仲毛;“技术联盟”更胜一筹[N];经济参考报;2000年
2 记者 王秀兰;美国成立稀土技术联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3 邹凤岭;注重企业“技术联盟”[N];国际商报;2001年
4 群山;技术联盟值得关注[N];经理日报;2005年
5 廖仲毛;“技术联盟”更胜一筹[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舒晴;产业技术联盟悄然兴起[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黄颖川;广东重金打造产业技术联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陈宝明 北京市闪联信息产业协会 杨楠 (赵梅阳);发挥产业技术联盟作用 推动创新体系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9 首席记者 齐泽萍;山西(老陈)醋产业技术联盟成立[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10 田杰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改进和完善产业技术联盟的组织运行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绍鹏;中外厂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耿殿贺;中外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及其政府干预[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田宇;产学研技术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伟;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对技术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叶娇;文化差异对跨国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机制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公一;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飞绒;基于组织间学习的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郭美轩;跨国技术联盟特征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连建新;跨区域产业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印琪;产业技术联盟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赵玢;知识转移对技术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婷;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跨国技术联盟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魏云暖;跨国公司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5 张雪松;政府干预下的中外技术联盟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蒙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辉;技术联盟中知识共享要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志颖;技术联盟的组织形态和收益分配与协调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李聪;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力苇;技术联盟的形成机制及组织边界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1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07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