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再生铜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到现在已有50多年,但它真正快速发展的时间是在20世纪的90年代,在那个时期,再生铜产业在短期内形成了产业规模。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下,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铜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原料,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然后事实上我国的铜资源极其有限,现有的铜储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需求,很多情况下国内的铜原料都是从国外采购的,原生铜的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充分利用铜资源,是政府和企业甚至消费者需要重点思考的。循环经济在当下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主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的管理方式,通过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减量、循环利用和整体循环来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这一发展模式能够让资源反复利用,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废弃物的排放减到最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局面。和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比,循环经济能够提高铜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损耗、降低对环境的染污。本文研究以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为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分别从三个层面分析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开发利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政府层面,包含鹰潭市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激励政策不足,环保监督不足、鹰潭市相关政府部门环保监管不足,循环基地入园企业仍存在污染问题;第二,园区管理层面,包含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影响,入园企业数量发展缓慢,规模效益不突出、信息与技术推广不足,在推动循环经济基地的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第三,入园企业层面,包含盈利能力有待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发展,本文分别从政府、园区管理、园区企业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本文建议:第一,政府层面,包含强化经济激励,完善循环经济基地发展的优惠政策、构建鹰潭(贵溪)铜产业信宏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环境;第三,入园企业层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系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东;浅析竹业发展与打造竹产业循环经济[J];林业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2 焦知岳;;河北省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经济论坛;2006年24期
3 ;《产业循环经济》[J];资源再生;2007年07期
4 吴得文;杨德刚;毛汉英;张小雷;魏信;乔旭宁;;优势产业循环经济构建——以新疆阜康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8年05期
5 徐显生;;论石油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0年15期
6 王茂洋;何洪发;;光伏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7期
7 赵辉;;试论制约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机;2010年07期
8 周君君;;我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问题分析及措施完善[J];民营科技;2013年04期
9 陈昌洪;霍学喜;;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探析[J];生态经济;2007年12期
10 郭淑清;;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传坤;杨家康;陈昆玉;;产业循环经济中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2 尹应武;赵玉芬;王正银;;磷产业循环经济与创新发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穆京祥;;关于电子产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赖晓冬;;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建构[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攻;寄望循环经济山东力保年产煤炭稳定在1.5亿吨[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李显君;科学认知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特征[N];中国汽车报;2005年
3 管喻 梁芸 英杰;新绛煤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通过专家论评[N];山西日报;2004年
4 记者 郝军;积极支持大开“绿灯”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N];大同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徐彦泓;三个层面建设产业循环经济[N];中国建材报;2005年
6 记者 常云亮;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国臣 驻站记者 文利华;喀喇沁旗打造铜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N];赤峰日报;2010年
8 佳文;推行清洁生产技术 建立产业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明贵栋;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成果显著[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陈铁 李瑞;酒精工业园产业链接关键技术告破[N];中国化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清明;木质纤维板产业循环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张庆文;云南省金属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龙;中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芸;我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2 李u&;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发展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3 万磊;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志芳;焦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5 吴z谚,
本文编号:1141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14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