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本文关键词: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更多相关文章: 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 两岸产业合作 产业政策 政策协调
【摘要】:海峡两岸的产业发展符合内生性产业发展规律。本文通过产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利润函数的关键因素和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的产业分类这三个维度相匹配,提出了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在拓展的内生性产业发展模型基础上,从整体框架与具体平台两个层面解读两岸产业合作制度性框架,提出分阶段、分产业类型、分因素的两岸产业协调性政策及其调整路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研究”(13&ZD05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吸收能力的空间协同研究”(15BJL100)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如何深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成了当前两岸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B现有的产业合作大多存在“两层皮”的现象,从合作主体来看,表现为大陆台商与岛内台商之间的合作,某些产业的整条价值链均由岛内外台商占据。虽然近年来两岸投资额不断上升、贸易量不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冠华;;两岸产业合作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李月;;新形势下两岸产业合作的模式、区域与战略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视角的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周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产业政策的协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06期
2 岳淼;陈若萱;;论闽台影视产业的合作发展——开放型区域经济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3 钟厚涛;;浅析美国对于台湾加入TPP的政策走向及其影响[J];台湾研究;2015年03期
4 黄燕萍;朱兴婷;;新形势下闽台深化经济合作问题探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时保国;;两岸新兴产业合作的特征与问题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03期
6 胡松;杨光;郑培慧;沈正中;;甬台产业合作的途径和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年03期
7 于本瑞;张道政;洪椿裕;;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背景、意义和前景展望[J];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11期
8 单玉丽;;当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的结构性难题与纾解路径[J];台湾研究;2014年05期
9 高月华;韦素琼;陈松林;;海峡两岸省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05期
10 华晓红;周晋竹;;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两岸产业合作[J];台湾研究;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远鹏;;台湾六大新兴产业规划与两岸经济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6期
2 樊万选;唐海峰;;金融危机及全球化生产网络演化下的两岸产业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52期
3 杨汝岱;姚洋;;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4 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5 罗加德;;两岸垂直分工抑或水平分工?——一个全球商品链分析之观点[J];公共管理评论;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一;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的新成果——评《产业结构与部门发展模型研究》一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2 J.M.格维希阿尼 ,刘雄冠 ,黄洪章;全球发展模型的构模方法(二)[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2年02期
3 夏振坤;周铁虹;;国际发展比较模型方法及运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10期
4 周铁弘;发展模型之研究[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5 施兵超;弗莱的金融发展模型[J];财经研究;1993年05期
6 吴靖平;;系统资源理论发展模型研究[J];理论前沿;2008年21期
7 覃主明,史明瑛;青海省农业经济发展模型与到本世纪末发展的预测[J];预测;1986年05期
8 王兴元,程涛;企业信息化递进发展模型及其水平指数[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4期
9 周一杰;王柏轩;;大学衍生企业与母体的互动发展模型探析[J];技术经济;2009年05期
10 胡湘炯;从世界发展模型谈我国发展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玉强;黄梯云;;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口发展模型的自动选择[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高红;高柏富;潘德惠;;人才系统的随机发展模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3 贺建勋;郑剑扬;;福建省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与判定[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娄赤刚;林承亮;;智慧城市基本构件及其发展模型探析[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戴志敏;;江西金融体系协调发展模型构建及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吉峰;;常微型胎次结构人口发展模型及其稳定性[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下)[C];1991年
7 王鹤春;宋占丰;;沈阳市县域经济GRI发展模型与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秀伟;给出素质教育又一个发展模型[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骆明 唐胜;碰撞思想 加强跨界交流合作[N];贵阳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丽华;河流水质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宋辉;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产业结构与部门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克健;京津冀产业发展模型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0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19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