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技术溢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21:24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技术溢出研究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技术产业 传统制造业 产业间技术溢出 全要素生产率


【摘要】: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消耗效率低、创新能力薄弱等多方面的瓶颈,而传统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急切需要转型升级,其中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水平低这一问题表现极为突出。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力很强,对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由于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距,可以产生对传统制造业较大程度的技术溢出。本文首先对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溢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机理研究,包括技术溢出的过程、溢出途径与形式、影响因素等。然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溢出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高技术产业促进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利用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相关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技术溢出效果,主要目的在于得出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的自主创新能力差异较大;技术进步是导致中国传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最主要的原因;传统制造业的研发及技术改造与引进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高技术产业的科研人员数量对传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消极作用,而研发投入及新产品流动对技术溢出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技术源、技术溢出中介及技术受体三个角度提出增强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ing the bottleneck of low added value of product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efficiency, weak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ing more serious problems. China's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rgently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among which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 The problem of low technology level is very outstanding.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and has strong permeability to other industries. I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ndustry, because there is a big technological gap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can produce a large degree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to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irstly,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echanism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from high-tech industry to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from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 to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analyzed the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s.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high-tech industry on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main purpose is to find out the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to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is quite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The R & 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number of researchers in high-tech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le R & D investment and new product flow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ology spillov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echnology spillover from three aspects: technology source, technology spillover intermediary and technology receptor.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3;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卫宁;周林;;我国FDI技术溢出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2 白露;王向阳;;FDI技术溢出机理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5期

3 黄正松;余敏;;贵州FDI技术溢出存在性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28期

4 卢健;浅谈“技术溢出”[J];商业研究;2000年04期

5 卢健;“技术溢出”的几个问题[J];天府新论;2000年05期

6 吴德进;外商投资对福建工业增长和技术溢出的贡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春顶;FDI技术溢出路径的深层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08期

8 杨文举;以贸易为媒介的国际技术溢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9 姚利民 ,唐春宇;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10 林吉双;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爽英;唐小我;邵云飞;;双向技术溢出模式下的集群自主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兰;曾刚;;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与溢出地技术区位研究初探——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钟昌标;;FDI对内资企业技术溢出绩效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凌飞;利用技术溢出获得“跳跃式”持续增长[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邵生余;为“技术溢出”拓展空间[N];新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策 王攀 毛一竹 王爱华;外资在华研发中心技术溢出 或演绎“蝴蝶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安礼伟;外向配套催生本土企业成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梅永红;主动从外资技术溢出中获益[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王淼 江尧明;青岛市政协督办提案力促大小企业协同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谭涛;屹立的科技精神[N];湘潭日报;2014年

8 糜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与机制研究述评[N];财会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章迪思;如何做创新世界的“钉子”[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磊;中国外向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张宏雷;绿色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符淼;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孙彩虹;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朱敏;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溢出[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杨红丽;FDI技术溢出[D];复旦大学;2014年

10 靳娜;中国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与渠道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梅;基于行业视角的我国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2 陆亚丽;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超;FDI技术溢出与我国吸收能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兰爽;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魏巍;制度因素对中国FDI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唐兰;金融发展、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D];西南大学;2015年

7 王圳;吸收能力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戴娟;东道国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亚琦;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郭梦晓;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东中西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6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56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d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