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制度悖论、产业链信息化密度与企业研发联盟倾向

发布时间:2017-12-31 22:25

  本文关键词:制度悖论、产业链信息化密度与企业研发联盟倾向 出处:《科学学研究》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制度悖论 产业链信息化密度 企业间关系 研发联盟倾向


【摘要】:利用世界银行针对中国企业的最新微观企业数据库,对制度环境、产业链信息化密度影响企业研发联盟决策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基于企业间声誉视角考察了产业链信息化密度在其中的中介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当下企业研发联盟决策行为中存在"制度悖论"现象,即制度环境对研发联盟倾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整体及分环节产业链信息化密度均能够对企业研发联盟倾向起到积极影响,且从边际效应来看,上游环节信息化密度的边际影响效应相对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链信息化密度有助于企业间声誉机制的发挥,进而能够在企业研发联盟决策中的"制度悖论"现象中起到显著的负向中介调节作用。
[Abstract]:The world bank Chinese for the latest micro enterprise database, the system environment,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chain density R & D alliance decision mechanism of the empirical test, and inter enterprise repu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ormation density of industry chain in which the regulatory role of the intermediary. Based 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as a "paradox" phenomenon in contemporary enterpri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llianc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system environment which has a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R & D Alliance tendency; overall and sub sectors of the industry chain to information density ar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R & D Alliance tendency, and the marginal effect, the effect of the marginal impact of upstream information density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further study found that the densit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chain help the reputation mechanism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can play in the R & D alliance decision making system "paradox" phenomenon It play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mediating role.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JY0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yb-011)
【分类号】:F273.1
【正文快照】: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则是技术与知识的主要源泉。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研发联盟关系的建立正逐步成为研发企业的重要战略之一。然而在我国制度质量相对较弱、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普遍较低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金秋;华金科;;研发联盟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5期

2 余佳群;王晓辉;;我国企业研发联盟产生的动因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李锡元;;着眼运作问题研究 形成深度理论体系——《企业研发联盟》书评[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6期

4 唐赤华;后进地区研发联盟策略探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汤建影,黄瑞华;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6 汤建影,黄瑞华;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预测;2005年05期

7 徐雨森;吴德军;;内向型企业研发联盟发展中的政府推动作用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5期

8 张宝贵;;研发联盟风险防范:基于第三方担保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9 张宝贵;;基于第三方担保的研发联盟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1期

10 顾永红;;竞争性研发联盟的进入壁垒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雨森;吴德军;;内向型R&D联盟发展中的政府推动作用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徐雨森;吴德军;刘则渊;;基于SCP维度的企业研发联盟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付强;湖北种子集团与马来西亚国家农科院结成杂交水稻研发联盟[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2 张娜 李媛 陈玉波;西安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联盟成立[N];中国企业报;2009年

3 王阳元;科技成果转化呼唤体制和观念的更新[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 许铭;一体化药物研发联盟带来的机遇[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战略研究部部长 孙福全;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及启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6 唐文祺;美国礼来与和黄医药 1亿美元缔结合作研发联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吴金森;石狮10多家企业共建“研发联盟”[N];福建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雨森;企业研发联盟三维协同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智生;基于知识转移的研发联盟信任演化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邱钊;纵向研发联盟控制、信任与联盟风险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黄波;基于技术风险、溢出效应的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5 马建华;基于链与链竞争的纵向研发联盟与收入共享合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浩;技术研发联盟系统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3 何瑞芳;研发联盟技术异质性及冗余资源对企业技术多元化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孙张;研发联盟形成过程及组织模式选择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胡玺;纵向研发联盟的形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刘影;研发联盟中企业间博弈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乐;研发联盟控制、信任与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舒曼;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9 孙果;企业研发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杨勇;研发联盟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1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61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