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模型的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仿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动力模型的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仿真研究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与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以煤炭等重工业为支撑的山西经济出现断崖式的下滑,旅游业由于其环境污染小和可以增加居民收入等优势,成为了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首选产业。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目前省内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加上煤炭产业的不景气使其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挤出效应”降低,山西旅游业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本文选取山西旅游业为研究对象,指出目前山西旅游资源在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释放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山西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省内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对于在地理上的分散旅游资源的整合不足,存在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景区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以酒店为首的旅游配套设施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试图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山西旅游业发展系统内部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构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绘制了系统因果关系图以及系统流图。应用Vensim软件对构建的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进行检验,确定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验证模型能反映真实情况后,对山西旅游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政策仿真模拟,研究直接增加旅游业的投资、增加旅游学校在校学生数、增加相关配套施设建设以及这三个方案共同作用对山西旅游业未来发展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方案共同作用对与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三个单一方案中,直接增加旅游业的投资比增加相关配套施设建设在山西旅游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更强,增加旅游学校在校学生数对于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不明显。最后,在政策仿真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山西省目前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推进山西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加大政府对于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并完善旅游业的融资渠道。三是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四是注重基础配套设施假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supply-side reform and the policy of deproductivity, the economy of Shanxi Province, supported by coal and other heavy industries, has a precipitous decline.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ncreasing residents' income. Shanxi Province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dustry. Shanxi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province has a certain scale. Combined with the depress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f the coal indust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as been reduced, and there is a broad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xi tourism. This paper selects Shanxi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releas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xi at present, and the degree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xi Province is low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or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re are repeate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rojects, scenic spot management model is backward.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tries to apply the theory of system dyna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ality among the variables in Shanxi tourism development system, and constructs the system dynamic model of Shanxi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system causality diagram and system flow diagram are drawn, and the system dynamic model of Shanxi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ested by Vensim software. Determine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model. After verifying that the model can reflect the real situation, the dynamic model of Shanxi tourism development system is simulated to study the direct increase of tourism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ourism schools,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facilitie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three program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The three programs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hanxi tourism, but in the three single programs. The direct increase of tourism investment is stronger than the related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in Shanxi tourism developmen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ourism schools on the promo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hanxi is not obvious.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policy simulatio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hanxi Province to promote tourism development related policies. Four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policy making of Shanxi tourism development. One is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Shanxi'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other is to increase th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in tourism. The third i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ourism,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ourism practitioners, and the fourth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ssumption of basic supporting facilities to provide a good atmosphe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英;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山西旅游业[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2 ;财政要支持山西旅游业发展[J];山西财税;2001年09期
3 马建荣;对山西旅游业的冷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年03期
4 王林森;大力发展山西旅游业[J];理论探索;2003年S1期
5 郝增国;山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统计;2003年12期
6 蒋楠,韩益民;发展山西旅游业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税;2004年02期
7 苏建军;山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刘晓莺;山西旅游业的优劣与发展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9 郭征宇;山西旅游业发展之路探索[J];经济问题;2005年03期
10 申慧;张华伟;;奥运背景下的山西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和芸琴;;集群声誉管理探析——以山西旅游业集群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海弘;王惠莹;刘正伟;赵轩维;;沈阳市旅游聚集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对策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锋梅;曹明明;邢兰芹;;资源转型期山西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陈文君;;对广州科技旅游发展一些问题的探讨[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祖群;王子杰;崔旭;;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初步研究——兼论“十二五”京津冀旅游政策调整[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胡宇娜;曹艳英;李凤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7 王乾亮;;威海旅游品牌化发展的对策研究[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8 崔晶;徐淑梅;;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徐虹;;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几点思考[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熊琼;崔黎波;;旅游贸易对上海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栗美霞;山西旅游业十大杰出品牌评出[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2 本刊记者 刘东 刘娟;山西旅游业大展蓝图[N];山西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岳晋峰;山西旅游业如何直面阵痛[N];山西日报;2013年
4 山西记者站 李彬;银旅合作促山西快跑[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龙飞;山西旅游业:迎来黄金发展期[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6 叶健;200亿元银行资金助推山西旅游业升级[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江;山西旅游业寻求突围[N];山西日报;2009年
8 王文华 杨社生;山西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记者 马永亮;为山西旅游业加油[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10 李冠瑶 山西财经大学餐旅系主任;山西旅游业如何显山露水[N];发展导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玉宝;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海建;河南省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何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宿倩;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李莉叶;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李勇;吉林省旅游产业区域影响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秀娟;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孟祥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毋琼;山西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2 李腾飞;山西旅游业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玲;基于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下的山西旅游业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吴奇勇;福建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5 张建涛;辽宁省市域旅游产业发展差异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苗峻瑜;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范艳霞;基于竞合理论的邛崃市旅游市场定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图尔荪古丽·米吉提;新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9 宋晓雨;旅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雪峰;新疆阜康市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74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7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