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出处:《湖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异质性人力资本 泰尔指数 产业结构优化 系统GMM SDM模型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是其中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结构层次不高、区域结构趋同、传统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制约。而从微观层面上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中,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占据主要作用。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强度如何,以及他们的作用途径怎样,是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发展协调关系的关键问题。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我国2001-2012年的30个省区。先从时间角度,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就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再从空间角度,分别用空间面板SAR模型和SDM模型对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各类型人力资本投资均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其中技能型和制度型人力资本的作用强于基础型和知识型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科研投入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人力资本通过影响物质资本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为负,同时异质性人力资本会因为培养成本的不同拉大产业结构之间的差距。人力资本层次越高,其拉大产业结构优化差距的作用越强。而异质性人力资本能够通过扩大消费的范围刺激更多产业的生产,高层次人力资本的作用比低层次人力资本作用更强,从而能够通过对不同产业的共同作用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的差距。其次,从空间角度,得出基础人力资本、教育型人力资本对于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起反向作用。即这两类人力资本会拉大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差距,造成产业的资源报酬投入比加大的结果。而技能型和制度型人力资本对于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性优化的作用不明显。据此,本文提出提升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加强应用教育,放宽人口迁移限制条件,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针等政策建议。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convergence of regional structure and the difficulty of upgrad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ve greatly restric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From the micro level, the factors affec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re among them. Investment and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occupy the main role.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capital to adjust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ir ways of action. It is a key problem to study the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ata in this paper are from 30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2001-2012.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Using the dynamic panel system GMM method,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influence of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Spatial panel SAR model and SDM model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ypes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can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role of skilled and institutional human capital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basic and knowledge-based human capital. Material capit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vestment can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human capital has negative effect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by influencing material capital input, and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will widen the ga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raining cos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i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is. The bigger the gap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stronger the role of heterogeneous human capital can stimulate the production of more industries by expanding the scope of consumption, and the role of high-level human capital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low-level human capital. In order to reduce the gap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rough the common action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he basic human capital can be obtained. Educational human capital plays a reverse role i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at is, these two types of human capital will widen the gap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e result of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resource and reward investment of industry. And the role of skilled and institutional human capital to the rational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is not obviou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strengthening applied education, relaxing the restriction condition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formulating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polic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F24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杰;产权制度与人力资本的积极性[J];中国统计;2000年02期
2 黄震;试论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王金营;对人力资本定义及涵义的再思考[J];南方人口;2001年01期
4 唐亚新;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权益初探[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胡爱荣;人力资本与教育投资[J];经济论坛;2002年17期
6 栗玉香;试论学校人力资本经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7 ;领导力&人力资本会议培训月历[J];中国新时代;2004年06期
8 何世权;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9 郭全中,陈东;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J];西北人口;2004年06期
10 杜小伟;;论人力资本拥有产权的依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承坪;;论企业家声誉性人力资本[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张贵敏;陆静;孟春媛;;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罗谌;;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实证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焦斌龙;;体制转轨与中国人力资本地位变迁:以公有制企业为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任建华;;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江萍;;基于新准则的人力资本出资的会计处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黄盼盼;陶厚永;;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汉辉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李磊;强化人力资本“充值”理念[N];中国人口报;2008年
2 江苏省人事厅政策法规处 张永yN;人力资本附加值的提升之路[N];新华日报;2009年
3 记者 何农;比利时投诉德国“人力资本倾销”[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实习生 宁彬;人力资本就是核心竞争力[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周崔军;股东以人力资本出资的几个法律问题剖析[N];中国工商报;2003年
6 孙文刚;人力资本的风险防范[N];财会信报;2005年
7 赵昌峰;算算饭店的饭店人力成本与人力资本[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人民大学 王磊 刘红灿;浅议人力资本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哲雯;人力资本引来新课题[N];工人日报;2001年
10 谈萧;给人力资本出资以法律地位[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启昌;基于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视角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施雯;基于人力资本差异视角的农户福利测度与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金涛;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李荣杰;资源环境约束下人力资本驱动经济低碳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婷婷;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胡伟清;无形人力资本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邹国防;权力结构中的微观权力与人力资本[D];南开大学;2009年
9 朱焱;人力资本财务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陕西人力资本筹集机制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秦永;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傅婉娟;军事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娄之歆;基于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人力资本维护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宫真真;河北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崔诗禹;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辽宁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胡乃达;浙江固耐公司销售人员激励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葛寅;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彭雪梅;家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80后”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范婷;我国中小企的招聘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5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1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