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背景下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丝绸之路背景下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问题研究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丝绸之路 甘南藏族自治州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
【摘要】:在旅游业欣欣向荣发展形势下,西北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甘南藏族自治州文物古迹知名度高、旅游资源丰厚、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有可能使民族地区成为国内外游客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文中在分析甘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状况的背景下,对目前的融合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甘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1]。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northwest ethnic areas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well-known, rich tourism resources, rich customs and customs of ethnic minoritie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olorfu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endowment may make ethnic areas become the main tourist destin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Gannan ethnic areas.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1].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敦煌旅游局;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GL11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4YGCZH210)、(14YGCZH006)资助
【分类号】:G124;F592.7
【正文快照】: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产业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2,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甘南藏族自治州是藏族聚集的地区,无论是民族语言、宗教信仰还是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民族美食等都独具特色,是开展民族特色旅游绝好的场所。当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平;吴水田;;对红色旅游节庆若干问题的思考——以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为例[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2 宁颖;;基于增权理论的旅游节庆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3年08期
3 ;中国旅游节庆年历[J];风景名胜;2008年01期
4 ;2012云南省各州市10-12月旅游节庆表[J];云南画报;2012年05期
5 秦美玉;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朱仁洲;;江苏旅游节庆形象标识设计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1年09期
7 王建军;;确立新目标 实现新突破——无锡旅游振兴发展和“旅游城”建设工作纪实[J];太湖;2010年04期
8 ;云南旅游走进“合”时代[J];云南画报;2013年04期
9 桂泉;特色旅游:水涨船高正风流[J];丝绸之路;2003年02期
10 ;2009年《旅游研究》总目录[J];旅游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发秀;;浅谈旅游节庆品牌的打造[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际星;;浅析旅游节庆的主题策划方法[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黄翔;郎丽;吴娟;;湖北旅游节庆与品牌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吴清波;;政府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余姚市红色旅游发展情况为例[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6 麻益兵;;“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7 傅文伟;;评析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几个误区[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8 骆焉名;连好宝;骆焉名;;赴浙江省杭州、绍兴市调研旅游市场和价格问题的汇报[A];2002年全省价格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申健健;;地方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宝泉;;让延安红色旅游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论延安红色旅游的跨越式发展[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民宪;对宁波打造中国旅游节庆名城的思考(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陈民宪;对宁波打造中国旅游节庆名城的几点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梅凌峰 记者 黄欢;全市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举行[N];南昌日报;2010年
4 记者 冼敏;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获“最受网友喜爱旅游节庆”奖[N];南宁日报;2011年
5 江苏省节庆协会 王洁平;旅游节庆的创新和转型[N];中国旅游报;2011年
6 本报驻上海记者 张斌;上海 旅游节庆让游客受益[N];中国旅游报;2013年
7 班若川;旅游节庆要力戒“花架子”[N];中国旅游报;2013年
8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新郑州 新旅游 新风采[N];中国旅游报;2001年
9 魏小安;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新发展(上)[N];中国旅游报;2002年
10 谢峻 寿利宏;专家学者为浙江旅游节庆把脉[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鹏;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杨其元;旅游城市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武虹剑;省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悦明;山东省旅游节庆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唐楠;中国旅游节庆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魏芸;旅游节庆符号营销策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任国才;我国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李国平;地方旅游节庆策划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俞杨俊;旅游节庆策划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成曦;旅游节庆系统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连建功;中国旅游节庆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于淼;我国现代旅游节庆的特征[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张文姣;吉林省旅游节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7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3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