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态演变

发布时间:2018-01-23 05:18

  本文关键词: 基础性创新 应用性创新 收益性创新 阶段性特征 出处:《商业研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创新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技术创新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间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三阶段效率,并实证检验三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大致呈"多V"型的动态发展趋势;创新三阶段效率多为低基础性创新效率、低应用性创新效率、低收益性创新效率型;信息技术发展、企业自主创新对三个阶段的创新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支持、政府科技支持与企业规模对不同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细化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利于真实地拟合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过程,合理测算各阶段的效率,发现各环节中真正的无效率部分。
[Abstract]:Different stages of innovation proces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ree-stage DEA mod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case of variable scale rewar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value chain.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three-stage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from 1998 to 2010.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mbalance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s high-tech industries.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each region shows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trend of "multi-V" type; Most of the three stages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 are low basic innovation efficiency, low applied innovation efficiency, low profitability innovation efficiency typ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in the three stages, while the financial support. Gover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and enterprise siz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research on the refin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is conducive to the true fit of high-tech industry R & D innovation process. Calculate the efficiency of each stage reasonably, and find the real inefficient part in each link.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地区差异的追赶绩效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研究”,项目编号:12CJL037
【分类号】:F273.1;F276.44
【正文快照】: 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成果已成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0年之后,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4%,远高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10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9302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2 张洪辉;夏天;王宗军;;公司治理对我国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3期

3 朱雪珍;;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苏州市中小企业样本数据[J];商场现代化;2012年33期

4 谢子远;鞠芳辉;;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来自国家高新区的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5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肖兴志;谢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1年11期

7 庞瑞芝;薛宁;丁明磊;;中国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6~2010年创新型试点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8 马环宇;;制度环境约束下的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理论视点与实证考察[J];商业时代;2014年16期

9 蓝庆新;;我国高科技产业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2001—2008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10 余泳泽;;创新要素集聚、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文;张建华;;解析后危机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丁勇;苟大舜;;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4 马庆国;;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陈敬燮;;校办高技术产业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蔡莉;马淑文;;高技术产业初始规模形成机理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7 张诚;朱东华;赖院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监测分析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洪转;赵强强;;基于加权灰关联的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评价[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红梅;匡暑炎;闫慧杰;;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地区动态评价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4 记者 黄世钊;明年高技术产业确定八大重点[N];法治快报;2006年

5 杨洁;我国高技术产业取得新成就[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曾志远 陈志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N];经济日报;2010年

7 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高新才;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长期战略[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记者 郭晓静;我市高技术产业 迈入发展快车道[N];重庆日报;2012年

9 吉林大学 赵儒煜 马雪娇;加强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N];人民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朱永旗;实现高技术产业工作新跨越[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涛;资源整合视角下官产学研三螺旋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洪嵩;政府R&D资助、企业R&D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许箫迪;高技术产业生态位测度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丁绪辉;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闫超;基于耦合理论的高技术产业金融供给侧改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冯冰;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汪芳;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左莉;高技术产业二次孵化模式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魏芳;基于产业组织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董洁;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评价及其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夏欣;创新效率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欧;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3 潘月月;基于创新价值链的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周晓s,

本文编号:1456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56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b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